《人类理解研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类理解研究-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氐牡茏硬ɡ弛樱≒olemo)常到的地方。这些人常坐在我们看见在那儿的那个坐位上。在我看来,就是我们本国那个元老院[我所指的是赫斯特元老院(CuriaHostilia),而不是现在那个新建筑,因为那个元老院在扩大以后,比从前似乎还小],在一看见以后,也常使我想到西比奥(Scipio)、开途(Cato)、李丽坞(Laelius),尤其是我们的祖父。地方有这样大的暗示力。无怪乎科学的记忆训练法是建立在方位关系上了。”——见西塞罗《欲恶的最终对象论》(DeFinibusBono-rumetMalorum)第五卷。——译者按:西塞罗在希腊时曾同马尔卡斯·皮索(Mar-cusPiso)到多罗某学院(SchoolofPiolemy)听安提奥克(Antiochus)的演讲;他们在到了那个学院的场地上以后,皮索就说了上边那一段话。又按苏拉(Sulla)在此谈话一二年前,曾把元老院扩大了。故书中区别新旧两个元老院。
  任何人都得承认,因果关系也和相似关系及接近关系有同样的影响。迷信的人们所以爱惜圣人们的遗迹,也是因为同一的理由,也是因为他们想找寻一些象征或影像来鼓舞他们的信心,并且使他们对于他们所欲仿效的那些模范生活,有一种较亲切较强烈的构想。我们分明知道,一个信徒所能得到的最好遗迹,就是一个圣人的墨迹作品;人们如果也同样珍重他的衣服和用具,则那也只是因为它们曾被他所运用过,所处理过,所爱惜过。在这方面,这些东西诚然可以说是不完全的结果,不过在了解他的真正的生活方面讲,这些东西和他的关系要比任何东西和他的关系较为近些。
  假如我们有一个早已死去或早已别离的朋友,则在他的儿子立于我们面前时,这个对象就可以立刻复生起那个相对应的观念来,并且在我们的思想中较活跃地唤起过去一切亲密同友爱来,至于在别的情形下,那些过去的情形便不能如此活跃。这种现象好像又证明了上述的那个原则。
  我们可以说,在这些现象里面始终总是以我们对于那个相关的对象的信念为先决条件的;如果没有这种信念,则那个关系并不能产生什么结果。使那个像片发生影响的先决条件,就是我们相信我们的朋友曾经存在过。我们如果不相信家乡是实在存在的,那我们虽到了家乡的邻地也不能生起家乡的观念来。我可以说,这种超出于记忆或感官以外的信念,正如我们这里所解释的思想的转移作用同构想的活跃力一样,它们是同样性质的,是由同样原因生起的。我如果把一片干的木头扔在火里,那我的心立刻会被此所转移,来设想它将增加火焰,而不能熄灭火焰。这种由因及果的转移作用并不是由理性来的。它的起源完全在于习惯和经验。这种作用既然是由感官前面的物象开始的,所以它就可以使火焰的观念较为强烈,较为活跃;反之,任何想像中自由飘浮的幻观,都不能使那个观念那样强烈,那样活跃。木头当前时,火焰观念就立刻生起来了。我们的思想会立刻趋向于那个观念,并且把感官印象所给与它的一切强烈的构想力量都带到那个观念上去。当一把刀横在我的胸前时,损伤观念和痛苦观念,不是比一个酒杯呈现于我前时,较能强烈地打击我么?——虽然在酒杯呈现出来以后,那两个观念也许会偶然生起来。不过在这个全部事体中,所以能引起那样强烈的一个构想的,不是只有一个当下的物象,和趋向于另一个物象观念的习惯性的转移作用么?——因为我们常见后边这一个物象恒常地和前边那个物象会合在一块。在关于实际事情和存在的一切结论中,人心的全部作用也就尽于此了。我们既然找到了一些类似的情形,来解说这种心理作用,那我们也就算得到进一层的满意了。由当下印象而来的转移,在一切情形下,都能使其相关的观念更加有力,更加稳定。
  在这里我们就看到,在自然的途径和观念的蝉联之间,有一种预定的和谐。控制自然途径的那些力量虽是我们所完全不能知晓的,可是我们看到,我们的思想和构想正和自然的前一种作品在同样程序中进行着。这种互相符合之成立,正是凭借于所谓习惯的原则;习惯在人生各种情节下,各种事件中,对于维系种族,指导人生,原是这样必要的。当下的一个印象如果不能立刻刺激起和它常相会合那些物象的观念,那我们的一切知识一定都只限于我们记忆和感官的狭窄范围内。照这样,则我们也不能用手段来达到目的,也不能用我们的自然能力,来趋善避恶。人们如果爱发现并思维最后的原因,那他们在这里正有可以令他们惊异和羡慕的丰富材料。
  为证实前边的理论起见,我还可以再加上进一层的一个证据,就是说,使我们由相似原因推断相似结果,并由相似结果推断相似原因的那种心理作用,既是全人类生存所必不可缺的条件,则那种作用多半不能交给我们理性的错误演绎;因为理性的作用是迟缓的,在婴儿期的前几年内它丝毫不曾呈现出来,而且在人生中任何年纪,任何时期极易陷于错误的。因此,要以一种本能或机械的倾向来保障那样重要的一种作用,乃能较契合于“自然”的常智。因为人的本能在作用时或者不会错误,它在人生和思想初出现时就可以表现出来,而且它可以独立于理解的一切费力的演绎之外。正如自然教给我们以肢体的运用,而同时却不使我们知道促动肢体的那些筋肉和神经似的,同样它在我们内部也培植了一种本能,使我们的思想在内部所进行的途径和它在外物间所立的那种途径对应起来;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各种物象的这种有规则进程和蝉联完全凭借于什么力量。

第六章 可然性

  ①洛克先生把一切论证分为解证的和可然的两种。在这种观点下,我们必须说,“一切人都要死”和“太阳明天将升起”的这些事实都只成为可然的了。不过为使我们的语言较契合于普通的习惯起见,我们应当把各种论证分为解证(Demonstra-tions)、证明(Proofs)和可然性三种。我所谓证明就是指由经验所获得的那些不能怀疑而且不能反驳的论证而言的。
  在世界上虽然没有机会(Chance)这种东西,可是我们既然不知道任何事情的实在原因,所以这种无知正和“机会”在理解上有同样的影响,并且产生了相似的一种信念。
  任何一造如果有了较多的机会,那一定会生起较大的可然性(Probability)来;这种优势如果愈增加,并且超过了相反的机会,而那种可然性也按照比例增加起来,因而在机会较多的那一造产生了更高度的信仰或同意。如果一个骰子,四面有相同的形象或点数,另两面有另一种相同的形象或点数,则前者翻起的可然性要比后者大。自然,那个骰子如果有一千面,而且面面的标志都一样,只有一面不同,则那种可然性更会大起来,而且我们对那件事情的信念或期望会更稳固,更坚定。这种思想或推论的过程似乎是琐碎而明显的,但是人们如果能仔细加以考究,那它或者能供给我们的好奇的思辩以一些材料。
  我们明白看到,人心在预测掷骰的结果时,它似乎以为各面的翻起都是一样可然的。机会的本性也正在于使其中所含的每一个特殊事件都成为完全相等的。但是人心如果看到,在较多数方面都有同样事情,那它就会屡屡想到那个事情,而且它在辗转思维最后结果所依靠的那些可然性或机会时,也经常遇到那种事情。各种观点在交会于同一件特殊的事情时,它们就会借自然的一种不可解释的机栝,立刻生起信念的情趣来,并且使那个事情战胜其反对方面,因为相反的事情是为较少数的观点所支持,而且也比较不常呈现于人心。如果我们承认,信念不是别的,只是比想像的虚构较坚牢较强烈的一种物象的构想,而这种作用或者有几分可以解释了。因为各种观点或视线在会合以后就把那个观念较强烈地印在想像上,给它一种较大的力量,使它在感情上的影响较可觉察;一句话说,就是产生了构成信念本质的那种信赖和把握。
  原因方面的可然性也和机会方面的可然性一样。有些原因可以完全一律的、恒常的,产生出某一种特殊的结果;我们还不曾见有任何例证,证明了它们的作用是无效的或不规则的。火是一向能烧人的,水是一向能淹死人的。至于冲击和引力之能产生运动,也是公认的普遍法则,从来没有例外。不过还有别的一些原因是较不规则,较不确定的;服用大黄的人不能总得到清泻的结果,服用鸦片的人不能总得到催眠的结果。的确,在任何原因不能产生其寻常的结果时,哲学家们并不以为这是自然中不规则性的结果,他们总假设,在各部分的特殊结构内有一些秘密的原因阻碍了它们的作用。不过我们关于这件事情的推论和结论,并不顾及这个原则。在我们的一切推断中,我们既然被习惯所决定把过去转移到将来,所以过去的事情如果是完全有规则的、一律的,那我们便极其安心的来期望那件事情,而没有余地来容纳任何相反的假设。但是我们如果常见有各种不同的结果由现象上似乎精确相似的一些原因产生出来,那我们在把过去转移到将来时,这些结果都会呈现在我们心里,而且在我们决定那件事情的可然性时,也总会思考到它们。我们虽然容易选取那种最常见的结果,而相信它会存在,但是我们并不应当忽略别的结果,我们必须按照它们出现次数的或多或少来给各个结果以或多或少的重量和力量。在欧洲各国,一月里常有时候要下霜,整月中天气清朗的事实是少有的,因此,前一种事实就比后一种事实的可然性要大些。这种可然性是按照各个地带变的,在靠北的几个国家里,它就几乎成了确定性。在这里,我们分明看到,当我们把过去的经验转移到将来,以便决定一个原因将来所生的结果时,我们总要比照各种结果在过去所出现的次数来进行转移,我们要想到某种结果曾存在了一百次,某种结果曾存在了十次,某种结果只存在了一次。多数的观点既然在一件事情中相合,它们就使它在想像中加强了,坚定了,并且产生了所谓信念的那种感情,使它的对象胜过其相反的事情。因为那个相反的事情并不曾被相等的实验次数所支持,而且在我们把过去转移到将来时,它也比较不常呈现于我们的思想中。人们不论用那一种传统的哲学体系来解释人心这种作用,他都会感到一种困难。在我自己觉得,我现在这些暗示如果能刺激起哲学家的好奇心来,使他们感觉到所有普通学说在探讨这类奇特而玄妙的题目时,是如何有缺点的,那也就够了。或多或少来给各个结果以或多或少的重量和力量。在欧洲各国,一月里常有时候要下霜,整月中天气清朗的事实是少有的,因此,前一种事实就比后一种事实的可然性要大些。这种可然性是按照各个地带变的,在靠北的几个国家里,它就几乎成了确定性。在这里,我们分明看到,当我们把过去的经验转移到将来,以便决定一个原因将来所生的结果时,我们总要比照各种结果在过去所出现的次数来进行转移,我们要想到某种结果曾存在了一百次,某种结果曾存在了十次,某种结果只存在了一次。多数的观点既然在一件事情中相合,它们就使它在想像中加强了,坚定了,并且产生了所谓信念的那种感情,使它的对象胜过其相反的事情。因为那个相反的事情并不曾被相等的实验次数所支持,而且在我们把过去转移到将来时,它也比较不常呈现于我们的思想中。人们不论用那一种传统的哲学体系来解释人心这种作用,他都会感到一种困难。在我自己觉得,我现在这些暗示如果能刺激起哲学家的好奇心来,使他们感觉到所有普通学说在探讨这类奇特而玄妙的题目时,是如何有缺点的,那也就够了。

第七章 “必然联系”的观念

  第一节
  数学较人事科学有一种大优点,它所以有优点,正在于它的各个观念是可感的、明白的,确定的,它们的最小差异也可以立刻被我们所觉察,而且同一的名词总是表示同一的观念,并没有歧义或变化。卵形从不会被人认为是圆形,双曲线从不会被人认为是椭圆形。等边三角形和不规则三角形的界线,比善、恶、是、非的界线要精确。在几何中,我们如果给一个名词下了定义,而人心便会在一切情节下用那个定义来代替被定义的那个名词。我们纵然不用任何定义,而物象自己仍会呈现于我们的感官,并且由此可以稳定地、明白地为我们所了解。不过人心中各种较精细的情趣,理解中各种较精细的作用,情感中各种较精细的激动,本身虽然都是实在清晰的,但是当我们借反省来观察它们时,那它们就很容易逃掉我们的注意。而且我们在需要考察原始对象时,我们也无法唤回它们。因此,在我们的推论中就逐渐发生了歧义:相似的对象就容易被我们认为是相同的。结果就使我们的结论远离开我们的前提。
  但是一个人仍然可以妥当地说,我们如果在适当的观点下来考究这些科学,那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差不多可以互相平衡,并且使它们处于平等的地位。人心虽然能较顺利地把几何中的观念保留得明白确定,但是它要在这个科学中达到较深奥的真理,那它必须作一串长得多,复杂得多的推论,并把差异很大的各种观念加以比较。至于精神科学中的各个观念,我们如果不极其细心,它们固然容易陷于含糊和纷乱,但是这种研究比起研究数和量的科学来,它推断的过程较短,而且只经较少数的中介步骤,就可以得到结论。实际说来,几何学中的命题,不论简单到如何地步,都比精神科学中(只要后者不流于幻想和狂想)的命题含着较多的成分。但是我们只须在探索人心的各种原则时少进几步,那我们便会满足于我们的进步;因为我们知道,自然在我们出发不久,就已经阻止了我们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