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4-商业模式: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794-商业模式: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络上有30多个分公司和2500个一级批发商,一有新产品上市就能在一周内在全国迅速铺开销售。正是靠着上下游产业价值链的高效运作,才有了娃哈哈的今天。还有浙江的正泰集团,也是通过把原来只是从事买卖低压电器产品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商家由正泰集团所属的几千名业务员,整合成为2000多家正泰的专营店,其市场的反应速度和销售能力成几何级数增长,一下就使得正泰的销售规模达到了119亿元(2004年)。所以说正泰的成功也是2000多家正泰专营店的成功。    
    (3)强化产业价值链的薄弱环节,释放整体效能    
    企业注意强化产业价值链中的薄弱环节,主动帮助和改善制约自身价值链效率的上下游企业的运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使其竞争优势建立在产业链整体效能释放的基础上,获得相对于其他链条上的竞争对手的优势。具体的做法包括,由强势的高效率企业对低效率企业进行控制,或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或由产业链主导环节的领袖企业对产业链进行系统整合。如蒙牛对上游奶站的收购,上市公司湘火炬对上游国外经销商的收购等等。最典型的是青岛啤酒对全国48家低效益啤酒厂的收购整合,上市公司华天集团对18家低效益或破产酒店的委托管理等等。    
    (4)把握关键环节,重新组织产业价值链    
    企业必须识别和发展所在产业价值链的核心价值环节,即高利润区,并将企业资源集中于此环节,培育核心能力,构建集中的竞争优势,然后借助这种关键环节的竞争优势,获得对其他环节协同的主动性和资源整合的杠杆效益,使企业成为产业链的主导,获得其他环节的利润或价值的转移,构建起基于产业链协同的竞争优势。如全国有名的义乌模式。以前义乌没有什么工业,所经营的产品来自温州、广东、福建等地,义乌只不过是个大卖场而已。作为大卖场的义乌能在全国几百上千家卖场中脱颖而出,就在于其重新组织了产业价值链。我们知道,作为卖场的最大生存法则就是低价格,即谁始终保持低价格,谁就能生存到最后。货品总是由低价的地方向高价的地方流动,价差越大,流动半径也就越大,流动速度也就越快。如果义乌要想保持住自己的低价优势,就不能依赖其他货源,而必须自己制造。于是,义乌由一个纯中介性的市场变成了产地市场。现在,义乌市场所销售的产品,本地生产的占到了40%。义乌市场年交易额约500亿元,本地生产的就能达到200亿元左右,成了一个天天开门的“广交会”。    
    还有有名的太和模式,其成功的核心就是“2%”。太和是安徽北部的一个小县,这里并没有什么像样的药厂,但却有个全国规模较大的医药交易市场,每天有来自全国的近4000家药厂在此卖药,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千家医院、药店到此买药,药品年交易额近50亿元。其发展瓶颈就是仓储、运输、对外交易等各种服务的费用。费用太高,则交易无可比优势,市场难以维系。由于所有药厂的药品均是委托太和县医药公司代销,由太和县医药公司提供仓储、搬运、寻找客户、对外交易、收款、发货等等。太和县医药公司向外批发的价格就是在厂价的基础上只加收2%就向外销售。而这2%就包括了太和县医药公司提供的仓储、运输、对外交易等各种的服务费用,也包括了公司的利润。就是这2%,使得整个交易成本大大低于其他地方,一下就从同类市场中脱颖而出。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日趋繁荣,这个2%放在50亿元的年交易额中来看就不是个小数字了。    
    (5)构建管理型产业价值链,不断提高系统协同效率    
    作为行业领袖的领先企业,不能仅仅满足于已取得的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还需要通过对以上几种产业链竞争模式的动态运用,去应对产业价值链上价值重心的不断转移和变化,使自己始终处在高价值的关键环节中,保持竞争优势。同时还要密切关注所在行业的发展和演进,主动承担起管理整个产业链的责任,这样才能使产业链结构合理、协同效率高,引领整个行业去应对其他相关行业的竞争冲击或发展要求,以保持整个行业的竞争力,谋求产业链的利益最大化。    
    如加盟连锁行业如今已经进入新的一轮竞争了。在过去的几年里,国美、苏宁、大中经过几年的跑马圈地,已经都有了自己的区位优势,也都具有了自己所属产业价值链的领袖地位。可以预见,新的一轮行业“三国演义”又要开始了。从三家连锁的形态上分析,我们发现他们基本上都还没有达到与其所在的产业价值链达到共生共赢的高度协调,尤其是在统一的物流、统一的客户服务、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和统一的媒介宣传资源的利用上还有不少的距离。因此,他们下一轮的竞争应该不是他们企业本身的竞争,而是他们所率领的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竞争。谁能高效率地协调自己的企业和所属的产业价值链,谁能够创新协调组织的模式,谁能与上下游企业建立共生共赢、共进共退、荣辱与共的关系,而不是去一味地挤压供应商的利润,谁就会赢得发展的先机。


第三章 商业模式的核心原则创新原则(1)

    三星董事长李建熙说:“除了老婆和孩子外,其余什么都要改变!”时代华纳前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邓恩说:“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商业模式比高技术更重要,因为前者是企业能够立足的先决条件。”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不一定是在技术上的突破,而是对某一个环节的改造,或是对原有模式的重组、创新,甚至是对整个游戏规则的颠覆。商业模式的创新形式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之中,贯穿于企业资源开发、研发模式、制造方式、营销体系、市场流通等各个环节,也就是说,在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上的创新都可能变成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     
    可口可乐的“交叉营销”    
    可口可乐公司的营销可谓多样化,他们不仅早就玩过“赞助”式营销,还将这种手法不断升级,成为交叉营销,甚至全球独家交叉营销。可口可乐的交叉营销伙伴也早已不再局限于电影公司,还包括了餐饮、娱乐、体育等领域。    
    1可口可乐与电影    
    早在20世纪30年代,可口可乐就已经看好电影的影响力,经常把一箱箱可口可乐运到电影片场,希望导演在电影中为可口可乐安排镜头。因此,在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制作的一系列影片中,只要有可能,可口可乐都会获得奇高的上镜率。仅2001年,可口可乐公司就参与6部电影,进行赞助或交叉营销。在这些影片中,有些是可口可乐出现在演员们出入的消费场所,有些是带有一些简单的情节设计,这些场景和情节对年轻人选择可口可乐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当然,作为交叉营销的回报,可口可乐会向电影公司支付一定费用,可能还会利用自己的广告渠道为对方宣传。     
    2可口可乐与银行    
    2002年4月,可口可乐与全球知名的汇丰银行达成协议,两家联手进行交叉营销。如果消费者选择可口可乐饮料,就有机会赢得价值10万美元的汇丰银行在线存款账户。可口可乐公司事务部经理菲奥纳说:“这次与汇丰银行进行交叉营销,主要得益于我们在爱尔兰的多次营销经验。我们知道消费者不仅喜欢现金,更喜欢马上得到。这对饮料销售是个非常有力的刺激。” 1998年4月,可口可乐在美国曾推出可口可乐卡活动,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可口可乐与万事达卡达成交叉营销协议,在原有打折卡的基础上,再向消费者提供可口可乐—万事达自动取款机现金卡。这一活动持续近10个月,取得了巨大成功。     
    3可口可乐与主题公园    
    对于可口可乐来说,美国上百个主题公园,也都是它志在必得的重要市场,如果营销活动做得成功,这些市场的消费潜力不亚于遍地开花的餐馆。除了早在1955年就成为迪斯尼主题公园独家软饮料供应商之外,可口可乐一直在不断培养新的合作伙伴。最近最大的案例就是6旗主题公园。在美国十几岁的孩子中,6旗称得上主题公园第一品牌。2002年8月,6旗与可口可乐签署为期10年的协议,正式建立全球独家营销伙伴协议,在28个6旗主题公园中,从2003年1月1日起,可口可乐将成为唯一软饮料供应商。6旗CEO(首席执行官)说:“我们与可口可乐已经有41年的合作经验,全球交叉营销协议将使双方的关系进一步升级。”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营销的真正内涵是使销售成为多余。”    
    还有一种创新的营销模式就是公益营销,公益营销就是与公益组织合作,充分利用其权威性、公益性资源,搭建一个能让消费者认同的营销平台,促进市场销售的营销模式。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营销模式。我们所说的非赢利组织的资源往往都是能让公众广泛认同、信任的,因为他们的权威性可以被广大的消费者所接受,而他们的公益性又可以得到国家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公益营销不能等同于公益活动,它需要与企业的形象提升、销售的推动有机结合,否则就变成了无名英雄。当然也不能走另一个极端,过于急躁,让消费者反而觉得企业缺乏信任感。    
    公益营销是一种多赢的艺术。企业从关爱人类出发,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公益平台上展示企业存在的终极意义——企业宗旨。更完美的还可以透过其产品实现其品牌远景和品牌承诺,而受众始终是消费者,以公益营销赢得的市场,消费者通常是忠诚度最高的优质客户。企业在人类的精神境界与消费者个体产生共鸣,经过灵魂的交融后,消费者很难不爱。蒙牛在这方面做得是很突出的。    
    公益营销——蒙牛营销模式,创新的杰作    
    1公益营销:不营销的营销    
    蒙牛在营销模式上的创新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公益营销、娱乐营销方面更是走在了前头。可以说,蒙牛在营销方面能取得成功,公益营销居第一功!从升华企业愿景——“百年蒙牛,强乳兴农”,到塑造蒙牛企业公民形象;从香浓的草原牛奶,到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再到营养专家形象——中国奥运军团的秘密武器:配奶套餐,再到今天的响应总理号召——“每天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等等,充分体现了蒙牛做公益营销的深厚功力。蒙牛通过“公益营销”,巧妙地把企业的真实意图通过“公益事件”的载体传达出来,既提升了企业形象,又达到了塑造品牌形象和增加产品销量的目的,同时还强化了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的美好形象。    
    2公益营销实践:小荷才露尖尖角    
    蒙牛起步的时候,一无工厂,二无品牌,三无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蒙牛把900万元启动资金中的1/3用于公益广告宣传,1999年5月1日在呼和浩特市一夜之间就推出500多块户外广告牌,上面写着“发展乳品行业,振兴内蒙古经济”,底下是“创内蒙乳业第二品牌”。大家都知道乳业老大哥是伊利,老二却不知是谁,蒙牛站出来说是第二品牌,消费者就认同它是第二品牌。就这样,蒙牛产品还没卖,在消费者心中就成了第二品牌,蒙牛成功地利用广告抢占了消费者的心智资源。正是这种果敢的广告意识,蒙牛公司创业半年,销售收入就做到了4400万元。    
    “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兴发集团、蒙牛乳业、塞外明珠耀照宁城集团、仕奇集团、河套峥嵘蒙古王、高原独秀鄂尔多斯、西部骄子兆君羊绒……我们为内蒙古喝彩,让内蒙古腾飞。 ”


第三章 商业模式的核心原则创新原则(2)

    在广告费如此有限、如此珍贵的时候,蒙牛不吆喝自己的产品,反而关心内蒙古的发展,定位公益,大智若愚,只是精心做了一个小小的捆绑插位,把自己巧妙地放在了内蒙古几家知名的企业中,令自己一出世就不平凡。    
    3巅峰之作:在神五升起的那一刻    
    中国的神五上天,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而伴随着神五升天的,还有一个大赢家,那就是蒙牛和它的宇航员级别品质的牛奶。“神舟五号”刚一落地,印有“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标志的蒙牛牛奶在40家核心城市的路牌广告上整齐地推出,数十家电视台播出30秒长幅广告,数百家报纸自发报道,一万家超市惊曝航天人形象,全国各大卖场蒙牛的“航天员专用牛奶”举行让利促销,与国人同庆。此外,蒙牛还给若干座大楼包上红绸。街上有画,纸上有文,店里有像,家里有声……海陆空“三军”齐动,制造了一个万马奔腾的大场面!蒙牛没有仅限于赞助,而是利用“神五”着陆的那一刻做了一次全方位的营销,利用广告把蒙牛的“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告诉了全国的消费者。在媒介策略上,蒙牛采取了“重点加支撑”的以点带面的方法:在中央电视台密集投放广告,让所有看过直播节目的观众都记住了“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这一概念,同时,采取全方位策略,配合以宣传海报、户外媒体、报纸、网络广告投放等多种途径,几乎在消费者能接触到的任何一种媒体上,蒙牛都在极短时间内迅速让消费者接受这一信息。那一刻,中国人事实上是把对神舟五号、对整个民族的自豪感和蒙牛品牌嫁接到一起。这种广告宣传活动效果自然超越平时。    
    据AC尼尔森发布的统计数据,从“神舟五号”飞天之日起,蒙牛液态奶销量连续7个月居全国之首,蒙牛是不战而胜的大赢家。    
    4再续辉煌:总理的梦想,蒙牛落实    
    更为精彩的公益活动再次拉开序幕,在2006年4月23日,温总理提出“我有一个梦想,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杯奶。”总理的话刚说完没几天,蒙牛就以高度的使命感快速做出反应。2006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