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普通心理学-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请听者重述他所听到的东西,以便查明种种变化对收听效果的影响。这种测验可用来确定通讯手段、广播器材的技术设计是否适当,选择或培训通讯人员等。

    1.语音强度的影响当言语强度在5分贝(db,响度单位)时,可以觉察出言语声音的出现,但不能辨别语音。此后,强度愈高,词的清晰百分数愈高。

    在20—30分贝时,语音辨别的正确率达到50%;增至70分贝时,清晰分数接近100%。在50—140分

 350

    普通心理学·543·

    贝范围内,强度的改变并不引起言语感知的很大变化,即在相当大的强度范围内,听者能听懂说者发出的词,这时强度变化不是言语可懂度的决定因素。

    当强度达到130分贝时,听者感到不适;达到140分贝时,可以感到疼痛。

    2.语音振幅畸变的影响应用削波器,可以使振幅发生畸变。畸变形式不同,对语音的感知有不同的影响。如果将某一语音的波形的上下颠峰削除,只让它的中心通过,结果虽然降低言语的音质与自然感,但对可懂度损害极小。如果把语音的波形的中间部分(图中两条虚线部分)削去,保留波峰,对言语可懂度的损害则很严重。削心19(2.5分贝)词的清晰度降至30%左右;C削心一半(65分贝)

    ,存留的波峰所产生的声音象静电破裂声,完全听不清词的内容。

    3.混进干扰声音的影响平常说话,如果同时有其它声音出现,说话声就必须比安静时增强。

    如前面所述,音强在5分贝时才刚刚听到声音,假使在刚能感知音强的5分贝上加一个噪音,此时语言的强度必须加强才能被感知,这就是噪音对语音的掩蔽作用。噪音强度越大,它所产生的掩蔽作用也越大。

    当起掩蔽作用的不是噪音而是另一个或几个语音时,感知效果和掩蔽的语音数目有关。如只有一个语音时,掩蔽作用不大;语音数目增多时,掩蔽作用也增强。几个掩蔽语音的总强度虽然与不起作用的单个掩蔽语音相同,也能有掩蔽效果。

    (三)言语的感知和短语结构

 351

    ·643·普通心理学

    在听一个句子的时候,人倾向于把句子中的短语结构作为一个单元来感知。这固然和说话者通常把短语结构连续说出而在短语之间出现停顿的现象有关;但即使客观上没有这种时间间歇上的差别,听话者也倾向于把短语感知为一个完整的结构。

    有些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例如让被试听一个句子:That

    hewas

    happywas

    evident

    fromthe

    way

    he

    smiled.(从他笑的样子看来他的快乐是明显的。)

    在说出句子的同时,由实验者在不同时间发出“卡搭”

    声。

    要求被试写下听到的句子,并指出“卡搭”声是在何时发生的。

    结果显示,被试多半以为这声音发生在短语分界的地方,而不是声音实际发出的地方。上述句子中,按短语结构,其分界线应在happy和was之间。如果“卡搭”声正是发生在这里,被试能正确地确定它;但如声音在分界线之前发出,被试的知觉效果倾向把它向右移动;如声音在分界线之后发出,则被试又倾向把它向左移动。这证明,在听话时人并不是把每一个词当作一个自然单位,而是把短语结构当作自然单位来感知;这种自然单位在听者的感知中结合得如此紧密,以致其间发出的外来响声都不易被听者准确地感知到。

    短语结构的作用,还表现在记忆信息的贮存过程中。一个实验要求被试记忆变化语法形式的句子。

    当完全记住以后,给被试呈现该句中的一个单词,要被试立即说出句子中紧跟在这个单词后面的那个词。结果发现,跟着说出句子中各个词的反应时间有明显差别。

    例如在“The

    poor

    cold

    girl

    stoleawormredcoat“这个句子中,呈现”女孩“

 352

    普通心理学·743·

    (girl)一词与被试反应出“偷”

    (stole)这个词之间所需要时间最长,而这恰恰反映了短语结构之间的分界点。这有助于证明,句子信息的记忆,也是按短语结构进行的,因此在记忆恢复(再现)过程中,才表现出短语结构内部联系的恢复只需较短的时间,而短语结构之间的联系的恢复则要求更长的时间。

    二 书面言语(文字)的感知

    (一) 字形辨认字形辨认服从于知觉整体性原则。对拼音文字的辨认研究表明,由字母组成的字的整体知觉决定于对各个字母的知觉。认读拼音文字,只要组成词的外形轮廓的字母保留,也就是作为主干的起首字母、结尾字母和中间几部分仍然保留,即使某些字母脱落,也并不妨碍认出原词。同时,由于字的整体知觉本身也影响字母的知觉,就造成个别字的错误不易被发现或把它感知为正确字母的现象。

    对汉字的感知也服从于知觉整体性原则。对字形的辨认一般是依据字形轮廓和其它一些特点,个别笔划的脱落或畸变有时并不影响字形的辨认。我国心理学家周先庚对汉字半字的研究发现,一个字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在认识上往往起着不一致的作用。假如先把一行字的上半部遮住,另一次再把一行字的下半部遮住,结果是保留字的上半部比保留下半部容易辨认。这可能是由于字的主要轮廓在上半部占优势的缘故。有人把完整句子中某几个字的某些笔划省去,研究省略汉字笔划对认读的影响,发现在省略同样的划数的条件下,保

 353

    ·843·普通心理学

    存原字大体框架结构的省略方式,比之省去起始的几划和省去末后的几划,能得到更高的辨认率①。

    汉字字形比较复杂和多样,如何根据汉字特点观察字形,对提高识字的效率至为重要。对于初学汉字的学生,一般都从分析笔划形状和认识笔顺、字形的组织结构开始,使他们知道书写汉字的顺序,引导他们有规律地去观察一个字形的各部分的作用,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的单体字。由几个笔划构成的小单位代替零星的个别笔划,把个别部分连成整体,可以起化繁为简的作用,从而简化识字的心理过程。

    (二)阅读心理学中通常以阅读速度作为书面言语(文字)感知成绩的指标。

    阅读速度可以用单位材料(如一个字母或一个字,一个标准句、一篇文章等)阅读的时间来表示,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阅读单位材料的数量来表示。

    测定阅读速度的方法很多,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是让受试者阅读一段文字,把所需要的阅读时间记录下来,根据这一段文字的字数和记录得到的时间算出单位时间读的字数或每读一字所需的时间。控制比较严格的实验方法,通常是用速示器呈现实验材料。

    一些研究结果显示,阅读速度同阅读者的视知觉的广度、知识经验和阅读技能等因素都有关系。

    第一,视知觉广度

    ①参阅曾性初等:《汉语的信息分析》,载《心理学报》,1965年第4期。

 354

    普通心理学·943·

    阅读时,人的眼球随阅读的进程而不断地运动着。记录阅读时受试眼球运动的最简单方法是通过反射镜观察或从阅读材料中央的小孔窥视。比较精确的方法是利用照相或电学手段记录。把眼球运动的照相记录和阅读发音的记录结合起来,可以查明视知觉广度与阅读速度的关系。视知觉范围较大的受试者,由于眼球注视时间短和中途回视的次数少,其阅读的平均速度就较快。有经验的阅读者每一次注视所能阅读的内容至少是初学阅读者的三倍。

    第二,知识经验对阅读速度的影响阅读速度受练习和知识经验的制约。在进行大篇幅阅读时,其影响更为显著。在一个实验中,对二、四、六年级学生作了阅读生、熟课文的对比,结果阅读熟课文和阅读生课文的速度有明显差别。

    二、四、六年级学生对熟课文的朗读或默读速度都比生课文快。二年级学生朗读熟课文的速度比生课文提高86%,默读熟课文的速度比生课文提高80%。

    四年级学生朗读熟课文的速度比生课文提高52%,默读熟课文的速度比生课文提高33%。六年级学生朗读熟课文的速度比生课文提高50%。

    年级越低,阅读熟课文速度提高的百分数越多。这是因为,由于经过反复阅读,不仅熟悉了课文的词汇和内容,而且言语动作结构也得到改善,视觉、听觉、动觉分析器活动更为协调,因此可以迅速地读出字音,理解词义,并且以词句为单位进行整体性阅读。二、四年级由于教师要求背诵课文、练习次数多,所以阅读速度比生课文有显著提高,六年级由于老师不要求背诵课文,练习次数少,所以阅读速度提

 355

    ·053·普通心理学

    高得也少。实验还发现,阅读速度快的一般是阅读课外读物较多、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

    三 言语的理解

    言语的理解是在感知言语的物质外壳(语音和字形)的基础上,凭借人的过去经验,通过思惟而掌握语义即掌握言语所表达的思想的过程。

    (一) 对词的理解每一个词,都有音、形、义三个方面。词音和词形是外在的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对象,词义是与这个词所联系的思想意义。对词的感知主要是对词的音和形的把握,而词的理解则是对词义的把握。

    词的理解的最简单的情形,似乎是记忆的重现过程。由于在生活中建立了词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当感知到某个词的音或形时,能够联想到词的意义。

    例如,认识“齿”字的学生,看到“齿”字的形状,能够领悟到它指的是人和动物用于咀嚼的牙齿。

    但是词音(或词形)

    与词义之间通常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因此词的理解并不如乍看起来的那样简单。由于一词可以多义,所以一个单独的词的意义常是不确定的。即使一般作为具体名词的“齿”

    字,在不同情形之下也具有不同的词义。

    例如说“锯齿”时,“齿”的意义就完全与咀嚼功能无关,只是指其排列如同牙齿形状的东西;在成语“马齿徒增”中,“齿”的意义又是指的年龄;而在“不齿于人类”中,“齿”则具有“说到”

    、“提及”的意思。

 356

    普通心理学·153·

    不仅名词可能一词多义,动词等词类也广泛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比如俄语中一词,除表示“行走”以外,还F f c F包含“去”

    、“来”

    、“进行”

    、“行驶”

    、“加入”

    、“举办”

    、“降落”

    、“表演”

    、“移动”等十余种意义。

    对言语中词的理解,是指对它的某一具体涵义的掌握。

    因此词的理解也是复杂的思惟过程,人要对词在言语中所处的位置,它的语法属性、它与其它词的关系、以及言语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综合活动,然后才能准确地确定它的意义。

    词不仅具有符号固着功能,而且有概括功能。因此词的多义性还表现在,一个词不但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对象关系,即同一个词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标志不同的事物;而且在同一个词的同一种对象关系中,对不同个体而言,它还与不同的概括系统相联系。例如“艰辛”一词,虽然儿童和成人都可能大致知道它的含义,但是同一个“艰辛”

    ,对一个初知世事的少年,对一个未经风雨的成人,和对一个历尽风霜的成人,它的含义会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对词的理解过程,不应仅仅看作是音义联系或形义联系的简单恢复过程。从动力上说,这个过程具有高度而严格的选择性,正是这种选择性才保证对语词有确定的而不是含糊的理解。从内容上说,这个过程同个体的整个知识经验有密切的联系,个体的知识经验影响着不同人对同一个词理解的深度和丰富性。

    (二) 对句子的理解句子是由词组成的,但它不是词的机械的总和。因此对句子的理解是比对词的理解更为复杂的过程,它与许多客观

 357

    ·253·普通心理学

    的和主观的因素有关。

    1.词序、重音和语调对句子理解的作用词序、重音和语调等都是语法或语义表达的手段,在汉语中,这些成份都影响对句子的理解。

    词序是现代汉语中表达词的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谓语的宾语又在动词之后。这是汉语中比较固定的词序。

    由于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变化,词序的颠倒,就会引起句子意义的改变。比如“人走路”是决不可以变为“路走人”的。

    重音位置的改变,可以改变句子的意思。重音在句子中位置的不同,强调着句子意思中不同的部分。例如:“王五买了一本书”这一句话,如果重音放在“王五”上:“王五买了一本书。”

    ··意思是指明买书的不是别人,而是王五。如果重音放在“书”上:“王五买了一本书。”

    ··意思是指明王五买的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书。如果重音放在“买”上:“王五买了一本书。

    ··意思又着重指明某本书是王五买来的,而不是借来的。

    语调是指整个词组成句子的声音高低的变化。它包括基调、响度、音高和长度变化等。例如,说“这件事就这么办”这句话的语调,可以因说话人心情不同而不同,从而所表达的意义也不同。如果是几个人在协商某事取得一致意见之后,其中一个人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