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悲观论集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叔本华悲观论集卷-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欲望同他们的面目一样,正是他们这类所共同具有的,或至少是他们所隶属的那一等级
的一类所共同具有的,其特性是浅薄、普通而平凡,这是为数众多的一个等级。相对来
说,你可以一眼就能洞察出他们的意图和打算来,他们相互间非常相似,就像是批量生
产出来的产品,使人难以区别。    
  ①即《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第48页;《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卷第
338页。

 
    确实,假如他们的本质就深深淹没在同类的本质中,可想他们怎能超脱其类而生存
呢?既然,他们只有这种普通的本质与生存方式,因而对低能动物的那些鄙微的诅咒,
同样就可以施于他人。
    一切高大、崇高或伟大的事物,一定会像母亲那样,就其本质来说,是世界上绝无
仅有的。在这个世界上,谁也找不出一种更贴切的表达方式来形容什么是卑下和鄙琐,
只有我的作为一般用途而提出的“普通”这个词方能解决上述问题。
    作为一切生灵之生存基础,便是作为“自在之物”的意志,这是任何生物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万物的永恒元素。所以,这个意志就是我们人类所共有的,也是动物所共
有的,当然,它也包括那些低级的存在物在内。可以这样说,我们与万物同族——仅此
这一点而言,是说万物充溢着意志。另外,因为具有智慧和知识,人才能凌驾于他物之
上,同时才会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不同。这样,在每一个自我表现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
发挥出智慧的独立作用来。这是因为,像我们上面所说的、所见的,是意志是我们“普
通的”部分。每一种意志的强烈表现都是普通而又粗俗的,也就是说,意志把我们降低
到侪辈的水平上了,它使我们仅仅就是同族的一份子,这源于我们所显示出来的,就只
是整个人类的特性而已。所以,当情感如此强烈且又超出了意识范围内的理智因素时,
人类才就只能行使意志力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人的每一次勃然大怒都只是一种普通
的表现——是每一次的欢乐、憎恨、恐惧的自由表露——一句话,就是一切情感的形式,
就是每一次的意志活动。
    如果屈服于这类强烈的情感,即使是最伟大的天才,也会把自己降低到最最普通人
的行列之中。相反,如果一个人想要超乎寻常,或说这个人伟大,他就绝不会让意志的
活动占据并支配他自己的意识,无论他从中受到什么样的诱惑。例如:他虽然已然觉察
到有人对他居心不良,他却能毫无憎恨之心,不光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头脑的最显著之
标志,就是对侵扰和侮辱性的言语毫不介意,并且会像对待其他数不胜数的过错一样,
将其归于这个人只有不完善的知识,所以可以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这正是格拉喜安评
论的真谛所在,他说,一个人的无价值,莫过于在别人眼中孑然一身。
    即使是在专门表现热情与感情的戏剧里,也极容易流露出粗俗与卑陋来。这在法国
悲剧作家的作品中尤其突出,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就是一味地描述,一会儿沉溺于荒诞
可笑的虚夸悲伤之中,一会儿又滥用警句式的所谓妙语,以及来掩饰他们主题的粗俗。
我记得曾看过扮演玛丽亚·斯图尔特的著名女演员梅德玛塞尔·拉歇的演出,在该剧中,
当她怒火填膺地反对伊丽莎白的时候——尽管她表演得相当出色——可仍然使我禁不住
地想起一个洗衣妇的形象来。她这样来演最后诀别的一幕,就丧失了一切真实的悲剧的
情感了。确实,法国人其实不懂什么是悲剧,而意大利演员瑞斯陶丽所表演的同一幕就
略胜一筹。事实上,尽管在本质上,意大利人与德国人在许多方面截然不同,但在艺术
欣赏中,却同具深邃、庄重和真实的情趣,法国人就不一样,处处显示出他们一点也不
具有悲剧情感来。
    戏剧中那种崇高,即不同寻常的因素——,确切地说应是其中无比高尚的东西——
只有运用与意志相对抗的才智,只有翱翔于意志的一切情感活动之上,将它作为才智的
思考对象才可能达到。尤其是莎士比亚,他把这点看作是他的创作的一般方法,这一点,
在《哈姆雷特》一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只有当才智升华到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而意
志已开始消沉之时,才会有真正的悲剧产生;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悲剧才能为人崇尚,
从而达到它的最终目的。
    每一个人都只把自己视野范围看作是世界范围,这是理智的一个错误,这种错误就
像人们的眼睛以为天和地是在地平线上交会这种错误一样难以避免。这就解释了许多现
象。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水准来衡量别人——就好比裁缝的尺码,谁也不乐意逊人一筹,
使我们毫无办法——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假设。
    毫无疑问,许多人认为自己一生中的好运就在于满面春风地面对世界,这才会获得
他人的好感。
    但是,还是小心为好啊!切切记住哈姆雷特的警语——
    有的人尽管笑容可掬,彬彬有礼,但还是一个恶棍。
    人心的真正基础和活动也像自然力一样,是人们意想不到的,经过了意识层的现象
从而转化为观念或图像,所以说,我们所要表达的这种现象,实际上是把它的观念和图
像传达给别人。
    因此,任何心灵与性格的持久而真正的特性,总的说来是无意识的,并且也只有在
这种特性无意识地发挥作用时,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但是,如果同样的特性有意识
地发挥作用,就说明这种特性是经过意识的加工后变得矫饰虚假,就带有了欺骗性。
    如果一个人所做之事是无意识而为的,他就不会有什么麻烦,但一旦有意识而为,
则会毫无结果。这一点同样适用于那些基本观念之起源,由此构成一切真实活动之精髓。
只有先天的才是真实的、完美无缺的。无论是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文学艺术中,谁想
有建树,谁就必须恪守自然法规而对此毫无意识。
    具有非凡能力的人总是乐于跟愚昧无知的人为伍,而不是那些普通人;同样,暴君
与群氓、爷爷与孙子也都是天然的同盟者。
    奥维德曾说过,请以爱护之心眷顾地上其他心灵。就形体而言,这句话只适用于低
级动物,但就其隐喻和精神之意义来说,那简直可以适用于整个人类。人们一切计划和
措施都沉浸在肉体的享乐与物质的丰裕之欲望中。他们也许确有个人兴趣且范围极广,
但这种个人兴趣,还是要从与肉体欲望的关系中获取自身的价值。不仅从他们的生活态
度和言谈话语中可以证实这一点,而且连他们的眼神和他们的外表、步态及手势里都流
露出这种兴趣来。他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大声疾呼:“回归大地!”奥维德接着写道:
“人仰面虔诚注视着高高在上的青天,直视星辰。”
    上面的诗句不适用于那些只知道肉体享受和物质享受的人,只适用于那些贵人和睿
智者——他们能够真正地思考和观察周围世界,从而成为人类的佼佼者。
    只有亲身经历了,人们才会真正了解自己的行为能力及忍受痛苦的能力,就像是一
泓平静如镜的水,毫无风吼雷鸣的迹象。只有当风吼雷鸣之时,水波才会跌宕起伏,否
则仍是一泓静水;只有当雷雨大作之时,它会像喷泉似地腾飞跳跃;只有当水冻成冰时,
你就绝不会认为水里仍然蕴含潜在的暖质。
    尽管世界上有镜子,却没有一个人能真知道自己的模样,怎么回事呢?
    一个人可以想起他朋友的面容,对自己却无能为力。所以,贯彻“自知之明”之警
句,在一开始就遇到了阻力。从下面的事实上,无疑可以得到部分的解释:从物理学观
点来说,人不可能在镜子里看自己,除非他直立于镜子前一动不动,否则,那作用非凡、
表现整个面貌特征的眼神就无法起作用了。但我以为,还有一种道德上的不可能性跟物
理学上的不可能性可共存,它们本质上相似,效果也相同。人不可能看到自己的映像,
自己的映像对他来说好比是个陌生人,但,一旦持客观的观点,这种结局就是必然的。
总之,客观的观点意味着深深植根于每个人的情感里。作为道德的个体,他思考的对象
不只会是自己。①而只有当人们采用了此观点,他才可能看到事物的真实面貌;只有当
他注意到事物本身的缺陷时,这种观点才变得可能。要不然的话,在人们从镜中照看自
己时,那个超乎自私天性的东西就悄悄向他说,要记住,你从镜中看到的那个陌生人不
是别人,就是你自己,这就像不许接触的警告相似,同样也发生效用,使他不能客观地
认识那个映像。真是这样,要没有那潜在的怨恨的话,这种观点似乎也是不可能的。    
  ①请见《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第275页。

 
    生命对于一个精神枯竭、松懈的人来说,是如此短促,渺小甚至一闪即过,所以也
就不存在让他费心劳神的事或是至关重要的事,什么欢乐、财富甚或名誉均无所谓,即
使有众多败绩,他也不可能为此惨遭损失——反过来,对于精神充实的来说,生命就显
得是如此的宽容、冗长,是如此的重要,一句话,就是如此举足轻重又充满艰难险阻。
因此,要想撷取生命之奥妙、判断生命之价值、实施个人之计划,就非得在困难中沉浮
不可。后者是普遍的、内在的人生观,亦即格拉喜安在说起如何观察事物时指出的——
磨炼真诚和活力。前者即超自然的人生观,在奥维德的“不应当如此”中,这个观点得
到了深切的表达。——生命并不值有如此的坎坷跌宕,并且依照柏拉图的说法是,人生
的事务并不值得去牵肠挂肚。这种思想境界,是属于意识领域内的上乘境界,是摆脱了
意志束缚的才智,它客观地看待生命现象,因而也就必然会洞悉生命的虚无渺茫和微不
足道。相反在另一境界中,意志是高于一切的,之所以会有才智,仅仅是为了照亮生活
里满足欲望的路途而已。
    一个人的伟大或渺小,是由他的人生观决定的。
    具有卓越才能的人,往往不惮于承认自己的过错和缺陷,并把它们公布于众。他把
这些当作是某种适宜赔偿的东西而不认为这些会使他蒙受耻辱,倒反认为这是为自己添
光增彩,尤其是那些与他们品质相符的过错更是如此——必要条件——或像乔治·桑所
说的美德之瑕疵。
    那些具有优秀品质并才智健全的人根本否认自己有哪怕是十分微小的弱点,他们总
是小心谨慎,竭力掩饰,对哪怕是十分细微但能显露弱点的痕迹都十分敏感。这种人的
全部价值就在于他们没有过错,没有缺陷,而他们的错误一旦被发现,就会声名狼藉,
斯文扫地。
    对于才智平庸的人来说,谦逊只是诚实罢了,而对那些天资非凡的人来说,谦逊就
是虚伪了。后者对于自己所受到的尊敬可以直言不讳,也绝不会否认自己的非凡能力,
而前者只永远会谦逊。马克西姆斯在《论自信》一书中关于自信的章节里,作了简明扼
要的说明并列举了事例。
    不登剧场的大门,就好像梳妆完毕却没有照镜子一样,更糟糕的是,作了决定却不
跟朋友磋商。一个人可能会在一切事务中表现出超人的判断力,但一涉及到自己就只能
束手无策了。这是由于此时他的意志在起作用,从而立即破坏掉他的才智,所以千万要
牢记,做事定要与朋友商量。医生能医好其他人的疾病,而面对自己的病魔却无能为力,
只能求助于他的同行。
    我们或多或少地总是希望了结我们所做的一切,急切希望了结,一但了结就会兴高
采烈。但,通常的结局就跟我们企盼可望不即的事那样虚无渺茫。
    每一次的离别都预示着死亡,而每一次的重复又预示着复苏,所以,即使是那些彼
此淡漠的人,分别了二、三十年后一旦重逢,也会欣喜若狂。
    才智确实是有着千差万别的,但只给予一般的观察是不能做出清晰的比较的,因此,
必须作密切细微的观察,不然就不能够看出区别来。仅从事物的外部现象看,也是难以
对才智作出判断的,像教育、娱乐、职业等,不过仅从这点来看,也是可以看出,许多
人的生存地位要比一般人至少高10倍。
    我们在这儿所说的并不是指那些未开化的野蛮人,其生存仅比森林中的猿类略高一
些。例如,那不勒斯或者威尼斯的搬运工们(那里的冬日是如此的漫长,使人们有较多
的空闲思考),是怎样生活的,我们从头至尾了解一下就能知道的,他们终年饥寒交迫,
以卖苦力为生;为了每日每时的生计而不辞辛劳地工作着;他们四处奔波,忍辱求职,
时过今日不知有否他日;精疲力竭之后才会有短暂的休息;无休止的争吵,他们根本无
暇思考;肉体上的乐趣就像是温暖的气候,没有足够的饮食可以让他们取乐。最后,他
们身上还有一点点虔诚的宗教信仰,这是唯一的一点玄学成分。所有上述这一切,都是
低级意识所具有的生活态度,他们终生为生计所迫而忙忙碌碌。这种混乱杂乱无章的梦
境便是如此众多之人们的生活。
    只有在必须运用意志力的时候,这些人才会有瞬间的思考,他们不把自己的生命看
作是相互有关联的整体,甚至连自己的生存都无暇顾及,可以这样说,他们在一定程度
上只是浑浑噩噩的生活着。与我们相比,他们这些贱民与奴隶们的不知其然的生存方式
更近似动物,是完全局限于眼前的。不过,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所遭受的痛苦却要比
我们少得多。由于我们的欢乐,从本质上说是消极的,或者说其欢乐在于从某种形式的
痛苦或者欲望中解脱出来;在于动手与结束之间连续而迅速的交替,这样的交替是他们
所从事工作的终身伴侣,是他们从劳动过渡到休息,最后达到欲望满足的境界时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