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五经》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⑤也。
    【译文】
    借别人的书籍,都应当爱护,借来时如有缺坏,就替别人修补好,这也
是士大夫百行之一啊。济阳的江禄,在读书未结束时,虽然碰上急事,也一
定要把书卷束整齐,然后才起身,所以他的书没有损坏的,别人也不讨厌他
来借书。有的人把书乱七八糟地堆放在桌上,那些分散的书卷,大多被孩童、
婢女、侍妾弄脏,或被风雨侵蚀、被虫鼠蛀咬所毁伤,实在有损道德。我每
次读圣人的书,都严肃恭敬地面对它的。那些古书上有《五经》的文义以及
贤达的姓名,可不敢用在污秽的地方呀。
    【注释】
    ①百行:封建社会上大夫所订立身行已之道,共有百事,称之为百行。
    ②卷束:南北朝时,书籍是抄写在绢帛上,然后卷成一类收藏,称之为
书卷。
    ③部:古代书籍按内容分为若干门类称部,引申后称一种书为一部书。
帙:古人用以装书卷的书套。
    ④点:通“玷”。
    ⑤秽用:指把书卷用于覆瓿。糊窗等之用。
    【评语】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没有书籍的存在,这世界
必然是一片愚昧与黑暗。对书籍的态度,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甚至整个社会
的文明程度,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我们更应该给书籍以应有的地位。
                                   
三一、祷请鬼神妖妄之事
                                  
    吾家巫觋祷请①,绝于言议,符书章醮②,亦无祈焉,并汝曹所见也,
匆为妖妄之费。
    【译文】
    我家从不提请巫婆神汉求鬼神消灾赐福的享,也不祈求道士用符书章弄
法,这些都是你们看到的。可不要为这类妖妄之事破费。
    【注释】
    ①巫觋:男女巫的合称。褥请:向鬼神祈祷请求。
    ②符书:旧时道士用来驱鬼召神或治病延年的神秘文书。
    ③章:道士消灾之法。
    【评语】
    迷信鬼神请命算卦是一种愚昧行为,是无能的表现。要相信命运就掌握
在自己手中,只有人的双手才可以创造人类的幸福。

风操篇
三二、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吾观《礼经》,圣人之教:箕帚匕箸①,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皆有节
文②,亦为至矣。但既残缺,非复全书;其有所不载,及世事变改者,学达
君子,自为节度,相承行之,故世号士大夫风操。而家门颇有不同,所见互
称长短;然其阡陌③,亦自可知。昔在江南,目能视而见之,耳能听而闻之;
蓬生麻中,不劳翰墨④。
    汝曹生于戎马之间,视听之所不晓,故聊记录,以传示子孙。
    【译文】
    我看那《礼经》,上面有圣人的教诲:为长辈清扫秽物时该怎样使用撮
箕扫帚,进餐时该怎样选择匙子、筷子,在父亲公婆面前该诗怎样一种行为
姿态,酒席宴会上该有些什么规矩,服侍长辈洗手又该如何进行,都有一定
的节制规范,说得也十分周详。但此书已经残缺,不再是全本;有些礼仪规
范,书上也未记载,有些则需根据世事的变化作相应调整,博学通达的君子,
自己去权衡度量,递相承受而推行之,所以人们就把这些礼仪规范称为士大
夫风操。然而各个家庭自有不同,对所见到的礼仪规范看法不同,但它们的
大致路径还是清楚的。我过去在江南的时候,对这些礼仪规范耳闻目睹,早
已深受其熏染,就像蓬蒿生长在麻之中,不用规范也长得很直一样。你们生
长在战乱年代,对这些礼仪规范当然是看不见也听下到的,所以我姑且把它
们记录下来,以此传示子孙后代。
    【注解】
    ①箕帚:粪箕和扫帚。匕著:匙和筷。
    ②节文:节制修饰。
    ③阡陌:此挡途径。
    ④翰墨,可能是绳墨之误。绳墨,本匠画直线用的工具。
    【评语】
    近朱者亦,近墨者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环境造就人才。为了孩子
的健康成长,请为人父母者注意营造一个文明礼貌的家庭环境。
                                     
三三、避讳不当贻笑大方
                                    
    《礼》曰:“见似目瞿①,闻名心瞿。”有所感触,恻怆心眼;若在从
容平常之地,幸须申其情耳。必不可避,亦当忍之;犹如伯叔兄弟,酷类先
人,可得终身肠断,与之绝耶?又:
    “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君所无私讳。”益知闻名,须有消息②,不必
期于颠沛③而走也。梁世谢举,甚有声誉,闻讳必哭,为世所讥。又有臧逢
世,臧严之子也,笃学修行,不坠门风;孝元经牧江州,遣往建昌督事,郡
县民庶,竟修笺书,朝夕辐辏④,几案⑤盈积,书有称“严寒”者,必对之
流涕,不省取记⑥,多废公事,物情⑦怨骇,竟以不办而还。此并过事也。
近在扬都,有一士人讳审,而与沈氏交结周厚,沈与其书,名而不姓,此非
人情也。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⑧以代换之:桓公名白,博有五皓⑨之称;
厉王名长,琴有修短之目。不闻谓布帛为布皓,呼肾肠为肾修也。梁武小名
阿练,子孙皆呼练为绢;乃谓销炼物为销绢物,恐乖其义。或有讳云者,呼
纷纭为纷烟;有讳桐者,呼梧桐树为白铁树,便似戏笑耳。
    【译文】
    《礼记》上说:“看见与过世父母相似的容貌,听到与过世父母相同的
名字,都会心跳不安。”这是因为有所感触,引发了内心的哀痛。若是在气
氛和谐的地方发生这类事,可以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遇到实在无法回避的,
也应该忍一忍。就比如自己的叔伯兄弟,相貌有酷似过世父母的,难道你能
因此而一辈子伤心断肠,与他们绝交吗?《礼记》上还说过:“写文章时不
用避讳,在宗庙祭祀不用避讳,在国君面前不避私讳。”这就让我们进一步
明白了在听到先父母的名字时,应该先斟酌一下自己应取的态度,不一定非
得立马窘迫趋避不可。梁朝的谢举,很有声誉,但听到别人称先父母的名字
就要哭,引得世人讥笑。还有一位臧逢世,是臧严的儿子,其人爱好学习,
修养品行,不失书宦人家的门风。梁元帝任江州刺史时,派他到建昌督促公
事,当地黎民百姓纷纷写信来函,信函集中到官署,堆得案桌满满的。这位
臧逢世在处理公务时,凡见信函中出现“严寒”一类字样,必然对之掉泪,
不再察看回覆,因此经常耽误公事。人们对此既不满又诧异,他最终因不会
办事被召回。以上所举都是些避讳不当的例子。最近在扬州城,有一位读书
人忌讳“审”字,他与一位姓沈的交情深厚,姓沈的给他写信,落名时只写
名不写姓,这就不近人情了。现在凡要避讳的字,都得用它的同义词来替换:
齐桓公名叫小白,所以五白这种博戏就有了“五皓”这种称呼;淮南厉王名
长,所以”人性各有长短”就说成“人性各有修短”。但还未听说过把布帛
称作布皓,把肾肠称作肾修的。梁武帝的小名叫阿练,所以他的子孙都把练
称作绢,然而把销炼物称为销绢物,恐怕就有悖于这个词的含义了。还有那
忌讳云字的人,把纷坛叫作纷烟;忌讳桐字的人,把梧桐树称作白铁树,就
像在开玩笑了。
    【注释】
    ①瞿:惊动不安的样子。
    ②消息:这时是斟酌的意思。
    ③颠沛:此处形容闻先人名讳后立即趋避的狼狈样。
    ④辐辏:车轴集中于轴心,此喻信函聚集于官署。
    ⑤几案:案桌。这里作文书档案等的代称。
    ⑥省,检查,察看。记:书信。
    ⑦物情:人情。古代称人为物。
    ⑧同训:同义词。
    ⑨博:博戏。五皓:即五白,古代赌博之戏,五子全白。
    【评语】
    莫要历史捆着你的手脚,禁锢了你的思想。大千世界;五彩缤纷,错综
复杂,有所作为,就要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就要敢想、敢说,敢创、敢于,
那种前怕老虎后怕狼,谨小慎微、缩手缩脚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三四、名响字亮不俗不媚
                                    
    周公名子曰禽,孔子名儿曰鲤,止在其身,自可无禁。至若卫侯、魏公
子①、楚太子,皆名虮虱;长卿名犬子,王修名狗子,上有连及,理未为通,
古之所行,今之所笑也。北士多有名儿为驴驹、豚子者,使其自称及兄弟所
名,亦何忍哉?前汉有尹翁归,后汉有郑翁归,梁家亦有孔翁归,又有顾翁
宠;晋代有许思妣②、孟少孤,如此名字,幸当避之。今人避讳,更急于古。
凡名子者,当为孙地③。吾亲识中有讳襄、讳友、讳同、讳清、讳和、讳禹,
交疏④造次,一座百犯,闻者辛苦⑤,无赖⑥焉。昔司马长卿慕蔺相如,故
名相如,顾元叹慕蔡邕⑦,故名雍,而后汉有朱伥字孙卿⑧,许暹字颜回,
梁世有庚晏婴、祖孙登,连古人姓为名字,亦鄙事也。
    【译文】
    周公给儿子取名为禽,孔子给儿子取名为鲤,只限于他们本身,自可不
必管它。至于像卫侯、韩公子、楚太子的名字都叫虮虱;司马长卿的名字叫
犬子,王修的名字叫狗子,这就牵涉到他们的父母,于理不通了。古人就是
这么称呼的,到今天就成了笑柄。北方有许多人给儿子取名为驴驹、猪子,
如果让他们这样自称或让他兄弟这样称呼他,又怎么忍心呢?前汉有尹翁
归,后汉有郑翁归,梁家有孔翁归,又有顾翁宠;晋代有许思妣、孟少狐,
像这类名字,都应当尽力避免。现在的人避讳,比古人更严格。那些为儿子
取名字的人,应当为他们的孙子留点余地。我的亲属朋友中有讳“襄”字的、
讳“友”字的、讳“同”字的、讳“清”字的、讳“和”字的、讳“禹”字
的。大家在一起时,交往比较疏远的人一时仓猝,讲出话来总是冒犯众人,
听活的人感到伤心,让人无所适从。从前司马长卿钦慕蔺相如,所以就改名
为相如,顾元叹钦慕蔡邕,所以就取名为雍,而后汉有朱伥字孙卿,许暹字
颜回,梁朝有庚晏婴、祖孙登,这些人把古人姓名都作为自己的名字,也太
卑贱了。
    【注释】
    ①魏公子:应为韩公子。
    ②妣:义同母。
    ③为孙地:为孙子留有余地。
    ④交疏:应为“疏交”,指相交之远者。
    ⑤辛苦:悲痛。
    ⑥无赖:无所依从。
    ⑦蔡邕: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⑧孙卿:即荀卿。荀子。
    【评语】
    中国人取名,向来讲究音形并重,突出个性,寄托着父母对子女的殷切
期望与美好祝福。好的名字无形中也可以对人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过分俗
气或一味模仿,追求流行往往会造成同名同姓,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三五、玩笑至极令人生厌
                                    
    昔刘文饶不忍骂奴为畜产①,今世愚人遂以相戏,或有指名为豚犊②者:
有识傍观,犹欲掩耳,况当之者乎?近在议曹③,共平章④百官秩禄,有一
显贵,当世名臣,意嫌所议过厚。
    齐朝有一两士族文学之人,谓此贵日:“今是天下大同⑤,须为百代典
式,岂得尚作关中⑥旧意?明公⑦定是陶朱公⑧大儿耳!”彼此欢笑,不以
为嫌。
    【译文】
    从前,刘文饶不忍心奴仆被骂为畜牲,现在那些愚人们,却拿这类字眼
互相开玩笑,还有指名道姓称别人为猪儿牛儿的,有见识的旁观者,都恨不
得把耳朵捂住,何况那当事人呢?最近我在议曹参加商讨百官的俸禄标准问
题,有一位显贵,是当今名臣,认为大家商议的标准过于优厚了。有一两位
原齐朝士族的文学侍从便对这位显贵说:“现在天下统一了,我们应该给后
世树立典范哪能再翻老皇历呢?明公如此吝啬,一定是陶朱公的大儿子吧!”
彼此你欢我笑,竟不感到厌恶。
    【注释】
    ①畜产:畜牲。
    ②豚:小猪。犊:小牛。
    ③议曹:议事局。
    ④平章:商量处理。
    ⑤大同:指隋已灭陈,天下统一。
    ⑥关中:北朝时,西魏都城设于关中,此处代指西魏。
    ⑦明公:贤明通达事理的人。
    ⑧陶朱公:即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
    【评语】
    凡事都有“度”。适当开开玩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活跃人
们的生活。但物极必反,玩笑开得过分了,没有了文明礼貌,失去了幽默,
只剩下粗野的言词,就让人感到厌恶。
                                     
三六、入乡随俗称谓得体
                                    
    昔侯霸之子孙,称其祖父曰家公;陈思王①称其父为家父,母为家母;
潘尼称其祖曰家祖;古人之所行,今人之所笑也。今南北风俗,言其祖及二
亲,无云家者;田里猥人②,方有此言耳。凡与人言,言己世父③,以次第
称之,不云家者,以尊于父④,不敢家也。凡言姑姊妹女子子:已嫁,则以
夫氏称之;在室⑥,则以次第称之。言礼成他族⑦,不得云家也。子孙不得
称家者,轻略之也。蔡邕书集,呼其姑为家姑家姊:班固书集,亦云家孙:
今并不行也。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
叔父母已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王羲之书,称彼之母与自称己母同,
不云尊字,今所非也。
    【译文】
    从前侯霸的子孙称其祖的父亲叫家公;曹植称他的父亲叫家父,母亲叫
家母:潘尼称他的祖父叫家祖。古代的人就是这么称呼的,在今天的人看来
就是笑柄了。现在南北各地风俗,提到祖父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