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联情 作者:魏曙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铁血联情 作者:魏曙光-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赫先乐说完期待地看着龙海山,笑着示意他接下去。龙海山领悟地指指颂桂桥说:“对,真是太巧了! 连下联也是现成的——颂桂桥,送龟田上天。”
    赫先乐道:“对得好! 更确切地说,应该是——颂桂桥,送鬼子上天。”
    唐参谋长赞赏道:“好联! 好联! 等下找两个石匠,将这联刻到桥头柱上去! ”
    厉冰说:“好主意! 干脆把这桥名也改了,以后就叫送鬼桥。”
    回去的路上,龙海山已经没有了胜利的喜悦。他知道这次违纪的性质严重,所以主动交代了工作,并叫人给自己剃光了头发反绑了手,来到师部,见了马力把头一低,大声道:“报告师座,我负荆请罪来了。卑职违抗军令,擅自行动,愿接受军法处治! ”
    马力冷笑一声,说:“你小子胆子真大! 竞还敢回来找死? ”
    龙海山道:“有什么不敢? 好汉做事好汉当! 我们以极小的代价,除掉了日军一个整营好几百人,没给中国人丢脸,死了也值! ”
    马力手一挥:“那好! 拉出去毙了! ”龙海山一怔,继而坦然一笑,转身就往外走。马力忽然哈哈大笑起来。龙海山奇怪地停下脚步,回头看他。马力上前亲自替龙海山解开绳索,一边说:“好汉! 果真是一条好汉! 兄弟佩服! 刚才是开玩笑的,让老弟受惊了! ”
    马力的态度突然变化,使龙海山摸不着头脑:“马兄……”
    马力用手指点点他的鼻子:“这回呀,不但不会给你处分,还要给你记功啊! ”
    龙海山颇感意外,难以相信:“给我记功? ”
    马力道:“是啊! 招财谷战役的胜利已经随着电波飞遍了全世界。全国上下都为之欢呼雀跃。老头子怎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把你这位头号功臣送上军事法庭,而不是送上领奖台呢? ”
    龙海山不由得开心地大笑起来。
    马力拿出两只高脚酒杯,分别斟上酒,递上一杯给龙海山:“来,为抗日英雄干杯! ”
    “不敢当不敢当! 只能说为过河卒子,干杯! ”
    忽然里屋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马力进去听了好一会儿电话,出来后变得神色凝重。他默默地又将两只酒杯斟满了,端起递上一杯给龙海山。
    龙海山颇觉蹊跷,忍不住问道:“出什么事了? ”
    马力看了他一眼,叹道:“不瞒你说,刚才接到上头电话,要我调查你的来历和背景。
    看来,我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太乐观了。”
    龙海山也叹了一声,苦笑道:“一腔热血,报国无门哪! ”他举杯再次和马力碰杯,恳切地说,“马兄,多谢关照,后会有期! ”
    “后会有期,好自为之。”马力拍拍他的肩膀。两人相视一笑,各自仰头喝干了杯中酒。
    他知道自己的军旅生涯从此就结束了。可下一步去哪儿呢? 哪儿有他的用武之地呢? 他颇感茫然。
    ( 三)
    日军在招财谷吃了大亏,自然不肯善罢甘休,紧缠着新四军又打了一仗。由于两军武器装备相差悬殊,且日军吸取了上次战役失利的教训不再轻敌麻痹,交手过后,新四军伤亡很重。从战场上救下来的新四军伤员都被送到了乡村民房,等待救治,缺医少药成了最迫切的问题。有乡民提议说如能将躲进山里苦梅庵的许三仙请出来就解决大问题了。于是赫先乐派了人去联系,没想到许三仙避而不见。
    赫先乐决定亲自出马。苦梅庵前,知客尼又抱歉地告知,许三仙一大早就进深山老林采药去了,不过他留下了一封信。
    赫先乐接过信纸展开,只见纸上写有一句上联:鹊呜鸦啼,并立枝头报福祸。
    读毕上联,赫先乐沉吟地对随行的参谋说:“老先生是心存疑虑呀! 对山外的局势变化,他怕是还不知晓。国民党,共产党,哪个是鹊,哪个是鸦,他也还闹不清哩! ”想想他掏出钢笔,在那信纸上其出联的左边写出下联:燕来雁去,相逢路上传春秋。
    他们把联纸和一张新四军报交给知客尼,请她转交许老先生。
    第二天他们再上苦梅庵拜访的时候,颏下飘着雪白长髯的许三仙就亲自出门迎接了,把赫先乐一行三人迎到了后院厢房。知客尼为宾主送上茶水。几句寒喧之后,赫先乐从彼此都感兴趣的联对开聊:“昨天许老先生出联命对,恰为晚辈喜好,亦略知老先生顾虑所在。今日进山路上我也偶得一联,不揣冒昧,请老先生赐教。”
    许三仙拱拱手道:“不敢,请讲。”
    赫先乐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吟道:“三顾寺庙,三拜三仙山心动。”
    许三仙捻捻白胡须,颔首而笑对道:“四咏雄文,四仰四军事理明。”
    赫先乐赞许道:“对得好! 许老先生除了医术高明,联对造诣也很深啊! ”有人说许三仙脾气孤傲,他得有点儿耐心,先和他交上朋友。
    联对一合,显然拉近了两人的距离。许三仙哈哈笑道:“哪里哪里,徒有虚名而已。你们先坐,我把我珍藏多年的好酒拿出来,我们几个要好好干一杯! ”
    赫先乐连忙笑着摇了摇手说:“不喝不喝,寺庙里岂能喝酒呢? ”
    许三仙指指前院说:“这里的住持慧修大师格外通情达理,对我破例特殊照顾,她知道我嗜酒,便划了一块地方让我胡作非为。哈哈哈哈! ”
    赫先乐:“既然如此,酒也不忙上,我想请老先生先为我瞧瞧病。”
    许三仙道:“瞧病? 行啊! ”许三仙抓住赫先乐伸过来的胳膊,为他号脉。尺关寸把过,许三仙微微一笑,捻了捻白胡须,展开处方纸,开了一剂“药方”递给赫先乐。赫先乐接过一看,只见药方写的是一副上联:药不治假病。
    他点点头哈哈一笑,接过笔在那纸上写出下联:酒难解真愁。
    许三仙阅后点点头说:“酒不喝也罢,我们来下盘棋吧! 上山后总也找不到对手,心里憋得慌。”见赫先乐应允,许三仙便让知客尼在菩提树下的小桌上摆开了棋盘和象棋子。
    赫先乐与许三仙互相谦让了一下:“你先走。”“你先走。”
    两人你一脚我一步,飞快地落下了棋子。许三仙捻捻胡须得意地提起车连着吃掉了赫先乐几个棋子,奠定了胜局。
    赫先乐思考了一下,摇摇头,借题发挥地说:“请教老先生,古人发明象棋,为什么只准双方将士阵亡而不准许他们受伤,并不让他们得到救治,伤愈后重返战扬呢? 你吃掉的我这几个子,若治好伤再上战场,不是仍能与你再厮杀一场吗? 这真是棋盘对战,无残则亡,败势难挽回。”
    许三仙捻着白胡须沉吟了片刻,拱手道:“赫先生是否已有了下对? 请赐教。”
    赫先乐也拱手微笑道:“晚生班门弄斧了,神州交戟,有伤即治,胜局定指望。”
    许三仙仰面哈哈大笑起来,赞叹地说:“好! 佩服! 佩服! 赫先生文韬武略,真可称为一代英豪哇! ”
    赫先乐连忙摇手道:“不敢当! 老先生实在过奖! ”
    许三仙思索了片刻,坦诚地说:“赫先生,你们的诚意和处境我都明白r 。抗日救国,匹夫有责,老朽岂有躲避退缩之理? 我打算将我所有的中草药全部无偿捐献出来,给贵军将士治伤治病。”
    赫先乐和随行参谋都喜出望外:“啊! 那太好了太好了! 解决我们的大问题了!”
    许三仙接着说:“还有,等下我同慧修住持商议一下,就拿这里当新四军的临时医院吧。”
    赫先乐和参谋赶紧起身,朝许三仙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说:“我代表新四军全体将上,衷心感谢许老先生! ”
    许三仙连忙拉起赫先乐:“要说感谢,倒是我们老百姓应该感谢你们新四军才对哟! ”
    这时慧修走了过来。许三仙笑道:”哈哈! 你看你看,说到曹操,曹操就到。这就是本庵的住持慧修大师。”
    赫先乐向慧修问候以后作了自我介绍。慧修怔了一下,觉得这名字有点印象,脑子里忽然闪过儿时在家乡与年轻北伐军赫连长对对子的情景,闪过当年路遇阿海谈及赫先乐的情景,她不由得再次打量了赫先乐一眼,轻声地说:“哦,原来是当年的赫连长。”
    赫先乐竭力回想,猜测地问:“你是……龙家的小阿妹? ”慧修点了点头。
    赫先乐颇感意外,感叹不已:“呵呵! 真没想到! 没想到! 这世界太小了! 我跟你们龙家兄妹真的是太有缘分了! 呵呵! 就在前不久,我军和龙海山带领的国军部队携手合作,总共消灭了日本鬼子五百多人啊! ”
    许三仙和众尼都高兴得连念阿弥陀佛。赫先乐不便问她为什么会做了尼姑,遂问他们兄弟两个是否知道她在这里。慧修摇摇头,岔开话题说:“赫先生,感谢您来到这里,让吾等佛门子弟也能为抗日救国出份力。”
    慧修在烧香祈求佛祖原谅之后,和众尼将禅厅、殿堂都铺卜了草垫,打成地铺,苦梅庵迎来了一批新四军重伤员。许三仙除了随他们去了山下乡村军部医院送药巡诊之外,重点为这些重伤病员诊断治疗。他还把他信得过的徒弟叫到山上来帮忙。慧修和众尼则当起了护理员,为伤病员送水送饭。
    他们的义举可解决了新四军的大难题。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伤病员们在许三仙和众尼的精心照料下逐渐康复,陆续返回了部队。赫先乐亲自来接最后一批伤病员归队,还给尼庵带来了几件战士们用炮弹壳制作的工艺品以表谢意。赫先乐充满感激地说:“慧修住持,各位尼师,再次感谢你们对我们新四军伤病员的悉心照料和帮助。人民不会忘记你们的。等抗战胜利了,我们一定再来看望你们。”
    庵门外,赫先乐看见几名小尼正往门上贴一副春联,便停下脚步饶有兴趣地诵读了一遍:草芨不除,时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
    赫先乐感慨地说:“你们这些世外桃源中人,还没有忘记尘世的新年佳节,更没有忘记受苦受难的老百姓。难得呀! 看见这副庵联,我倒想起了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为庵庙题写的一副春联。我把它转赠给你们——大千世界尽被鬼子踏碎;不…二法门惟有抗战到底。”
    ( 四)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玉兰生下了一个壮实的儿子。接生婆问她要不要请私塾先生给起个名,她自豪地告诉人家,他爹早就给取好了,叫龙响泉。看见小婴儿小腿乱蹬,哭声奇大,邻人都说他真是个地地道道的响泉。而听到见过龙海山的邻人说响泉越来越像他爹时,玉兰的心里更是充满了幸福。每天一有空闲,她就对着小响泉唱山歌,讲对联,看见他听着歌声手舞足蹈,她就会忍不住地亲了又亲。天气好的时候,她就背着儿子到响水泉边玩耍,告诉他当初他爹娘在泉边互诉衷肠的情景。有一天小响泉咿呀学语了。又有一天小响泉蹒跚学步了。快乐伴随着玉兰,她干什么都不觉得累。
    然而这虽清苦却平静而快乐的日子,有一天突然被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彻底打碎了。
    那天她去镇上赶集,归来的路上忽然看见足有几十架日军轰炸机轰鸣着从头顶掠过。从未听过的啸叫声、爆炸声锥心裂肺。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她心惊肉跳地跑回山村,只看见了一片废墟,一片焦土。突如其来的惨景使玉兰快要发疯。她跑到自家已倒塌的竹屋前,掀开还在冒烟的断竹,刨开乱七八糟的废墟,嘴里不停地叫喊着爹和响泉的名字。
    忽然她看到了爹的一只脚,便发狂似的掀掉倒压在爹身体上的焦竹,把浑身血污又衣焦肉黑的爹的遗体拖了出来,接着抱出了压在爹身体下面昏迷的响泉。幸亏爹的拼死保护,儿子除了几处轻伤外,竟然还有微弱的气息。玉兰抱在手上哭着不停地叫唤,响泉终于有了一点反应,眼睛、嘴角动了动。玉兰把响泉搂在怀里,边哭边唱起了他爱听的《对联启蒙歌》。奇迹出现了! 响泉睁开了惊恐的眼睛,哇哇地哭出声来了。玉兰又悲又喜地同儿子一块痛哭不止。
    惨绝人寰的轰炸给山村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生活没法继续下去了。草草将父亲掩埋之后,玉兰决定带着响泉去找龙海山。她觉得自己不会拖累他,而她也要为抗日去出一份力。她还要叮嘱他牢记这深仇大恨,多杀日寇,为惨死的父亲报仇雪恨。
    玉兰背驮着小响泉最后一次来到响水泉边,恋恋不舍地和它告别,一边走,一边唱起了哀婉深情的山歌:剜碎我的心,和着泪水拌,生出那血杜鹃开在你身边。
    岁月的流水拐了弯,大海里飘着相思的帆。
    浇不熄的焰哟,淘不干的泉,掰不开的命运在人间。
    玉兰一路乞讨,一路挣扎,一路打听,历尽千辛万苦,一定要与爱人相见、一定要为父亲报仇的坚强信念支撑着她。几个月后,衣衫褴褛、瘦得几乎不成人形的玉兰终于找到了国军所在的县城,走到了军部大楼门前。然而走到门前还未开口,就被哨兵斥责驱赶。她有气无力地向哨兵打听龙海山,并告知自己和响泉的身份。谁知哨兵鼻子一哼骂她胡说八道.还说龙太太在三楼机要处。玉兰仿佛一下掉进了冰窟,惊呆了。她双腿发软,跌倒在石阶上不省人事了。响泉将她拨弄醒来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已被人抬到了路边的一棵大树下。
    她不甘心,更不相信。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军部门口,想从进进出出的人流中找出那个日思夜想的身影。她擦干眼泪,理顺头发,摸摸怀中小响泉的头,一边对他反复地说着:“他们一定是搞错了! 一定是搞错了! 你阿爸不是那样的负心汉! 他是好人,他不会丢下我们不管的! 响泉,等下见到阿爸怎么叫哇? 妈妈教过你的。”小响泉果然懂事地仰头看着妈妈叫了一声:“爸——爸。”
    玉兰心疼地搂紧了儿子:“好儿子! 就这么叫。”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她终于看到从大楼门口出来的几个人里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激动得一下站了起来,手指着那边对儿子说:“响泉,快看那边,阿爸出来了! 阿爸出来了! ”
    然而当她背着响泉踉踉跄跄地扑到正要启动的军用吉普车前,龙山海的一句问话“大嫂,你有什么事? ”让她的心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