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6-中庸的智慧  :成就真理与中庸必由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896-中庸的智慧  :成就真理与中庸必由之路-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勇敢吗?真不敢相信是这样。    
    是鲁莽蛮干吗?绝对不是。    
    为了这次飞行,林白作了为期几年的准备工作,训练自己,准备自己的飞机“圣路易精神号”。他从威斯康星大学退学出来学习飞行,加入了飞机训练队;他得到空军批准,可以在闲余时间进行飞行;他作为美国航空邮政飞行员在白天黑夜、晴天雨大都飞行;行程多达几万英里;他曾遇过险情,飞机被迫降在农田里;他学会修理飞机引擎并懂得每个零件的工作原理。    
    “幸运的林白,”新闻媒介这样称呼他,“他敢于打赌而且赢了。”他们这样说。不!他的成功不是因为他走运,而是因为在冒险之前,他准备了自己,准备了飞机,而且是尽了最大努力。他相信自己能够发挥潜能,能成功,他知道惟一能打败他的只有命运的捉弄,这是我们任何人都无法控制的。所以在他有了准备后,他才敢作敢为。事实上,我们也能这样做。    
    做比什么都重要    
    要想抓住机会,必须积极地努力,积极地奋斗。成功者从来不等待,不拖延,也不会等到“有朝一日”再去行动,而是今天就动手去做。他们忙忙碌碌地干了一天之后,第二天又接着去干,不断地努力、失败,直到成功。    
    机会不会从天而降,需要自己去争取,需要自己去创造。守株待兔得来的永远只有一只兔子,只有积极的行动,才会获得成百上千只兔子。即便机会真的会从天而降,如果你背着双手,一动不动,机会也会从你身边滑过,落入地下。    
    人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往往先有一个计划,然后付诸行动来实施,不要奢望有什么不劳而获的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行动,就要专注于你的目标,不要恐惧,心无旁骛地前进,“走你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有一位作家对创作抱着极大野心,期望自己能成为大文豪。美梦成真前,他说:“我满怀雄心地眼看着一天天过去了,一星期、一年也过去了,仍然不敢轻易下笔。”    
    而另一位创作家说:“我把重点放在如何使我的才智有效率地发挥上,在没有一点灵感时,也要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像机器一样不停地动笔,不管写出的句子如何杂乱无章,只要手在动就好了,因为手动能带动心动,会慢慢将文思引导出来。”    
    西方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许多年前,一位聪明的国王召集来一群聪明的臣子,给了他们一个任务:“我要你们编一本各时代的智慧录,好流传给子孙。”这些聪明人离开国王后,工作了一段很长的时间,最后完成了一本皇皇12卷的巨作。国王看了以后说:我确信这是各时代的智慧结晶,然而,它太厚了,我怕人们不会读,把它浓缩一下吧。”这些聪明人又长期努力地工作,几经删减之后,编成了一卷书。然而,国王还是认为太长了,又命令他们再浓缩。这些聪明人把一卷书浓缩为一章,又浓缩为一页,然后减为一段,最后变为一句话。老国王看到这句话后,显得很得意。“各位先生”,他说:“这真是各时代智慧的结晶,并且各地的人一旦知道这个真理,我们大部分的问题就可能解决了。”这句话就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没有行动,你就抓不住机会,只有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是成功的保证,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实到行动上。    
    成功始于心态,成功要看明确的目标,这都没有错,但这只相当于给你的赛车加满了油,弄清了前进的方向和线路,要抵达目的地,还得把车开动起来,并保持足够的马力。


《中庸的智慧》 第三部分及时行动

    及时行动    
    有此人不论机遇好坏都能成功——这些精英中也可能包括你在内。    
    拟定人生目标,并不断行动,就能发挥潜能,就能获得事业成功。    
    制定目标或许还不算太难,可是要能贯彻到底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你可能以前就有这样的经验,刚订好目标时颇有磨拳擦掌的热情,可是过了3个星期后就没劲了,更别提达成目标的自信,那早已荡然无存了。当你拟订一项目标后,首要的步骤就是把它写在纸条上,这样才能使目标具体化,遗憾的是大多数人连这么简单的步骤都不做。    
    当你把成就事业的目标确定下来后,随之最重要一步就是立即让自己行动起来,积极地拿出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可别一拖再拖。一个真正的决定必然是有行动的,并且还是立即的行动,此时你就要针对自己那个迫切要在一年之内达成的目标拿出立即行动。你先别管要行动到什么程度,最重要的是要动起来,打一个电话或拟出一份行动方案都是可行的,只要在接下去的10天内每天能有持续的行动。当你能这么做时,这10天小小的行动必然会形成习惯,最终把你带向成功。    
    如果你个人成长的目标是一年之内学好爵士舞的话,那么就“先让手指头动起来”,你不妨今天就去翻一翻电话簿找个训练班,随之便注册入学,安排学习的时间。    
    如果你的目标是一年之内买辆奔驰轿车的话,那么就请代理商寄一份有关奔驰汽车的各种资料给你,或者当天下午亲自跑一趟去了解一番。这并不是要你马上就买,只不过当你了解了价钱和性能之后,会加强你要买的决心。    
    如果你的经济目标是在一年之内赚到10万元的话,那么现在就立刻拟出必须采取的步骤。到底有哪个已经赚到这么多钱的项目可供你参考?你是否应该去创个新事件?你是否需要去寻找某些资源?    
    第十九章〓中庸: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有遵照客观规律办事才会获得成功,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导致失败。    
    “取”与“予”都是方法,“是取”与“是予”都是形式,核心内容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追逐金钱过犹不及    
    魏文侯问白圭:“听说你这些年经商发了大财,用的是什么招数啊?”白圭说:“我经商和别人不同,是从大处着眼的,就像伊尹、管仲治国,又像孙膑、吴起用兵,无处不是循道而行。”魏文侯说:“还能说得更具体些吗?”白圭说:“在收割庄稼的时候,我以平价大量地收购粮食,同时把蚕丝和织品高价卖出去;当蚕丝上市的时候,我以平价大量地收购蚕丝和织品,同时把粮食以高价卖出去。这叫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啊。”    
    马尔伯勒公爵夫妇是18世纪初期英国社会中除了女王之外地位最高的人。公爵在对法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被认为是欧洲最杰出的将领和战略家,公爵夫人也深得女王的宠爱。    
    1704年,女王把位于坞兹托的一大片土地赏赐给他,还给了他兴建豪华宅邸的资金,公爵将他计划中的宅邸称之为布伦安宫。他让年轻的范布勒担任总设计师。1705年夏天,建造工程声势浩大地展开了,人们都认为他能够建造出最杰出的宅邸。    
    范布勒用剧作家的品位与观点来设计,他希望这个宫殿能够显示马尔伯勒纵横的才气以及他显赫的权力,他在那些花草和人工湖上花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是公爵夫人认为他这样做不可取,不值得在那些花草上花费力气,她只是希望能尽快住进去。于是她处处为难范布勒,任何事情她都要涉足。她的抱怨使得女王不再宠爱她,还把她驱逐出了王宫。公爵夫人怀着满腔的愤怒把刚建造好的东西都破坏了。    
    在以后的10年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布伦安宫的建造工作时断时续。公爵夫人克扣工人的工资,认为工人浪费了材料,她亲自算计每一车石头和石灰,辱骂承包商和测量员,说他们串通一气。    
    公爵很快就去世了,他一生从来没有在他心爱的布伦安宫住过一天。    
    马尔伯勒留下了价值超过两百万英镑的遗产,完全能够支付宫殿完工的花费,但是公爵夫人仍然任意克扣范布勒及工人的工资,最后辞退了范布勒,由其他的建筑师来接替他的工作。他按照范布勒的设计,又花费了几年的时间才完成了布伦安宫。    
    1726年,范布勒去参观布伦安宫,公爵夫人居然不让他进入宫殿。这个可怜的建筑师始终看不到自己最伟大的作品。布伦安宫是浪漫主义的先锋,为建筑界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对于这个伟大的创造者来说,它却像是一场经历了20年的梦。    
    马尔伯勒公爵夫人把金钱看得太重,她认为控制了金钱就控制了权力,她认为金钱就是权力的象征。对范布勒那样苛刻,是因为嫉妒使得她的心灵扭曲了。他是伟大的艺术家,在建筑的世界里拥有无上的权力。他的天赋让她自惭形秽,于是她就用钱来控制他,用琐碎的小事折磨他,让他的一生因此而荒废。    
    公爵夫人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本应该10年就完工的工程却花费了20年的时间;她被女王驱逐出了宫廷;公爵至死也没有看到布伦安宫是什么样子,然而范布勒被公认为天才,而公爵夫人却因为她的小气而臭名昭著。    
    大权在握的人更要有与大权相应的气魄,关于这一点从他们如何使用金钱上就能够看出来。因此,有钱的人应该让人们称赞他慷慨,他也会因此而得到更多的好处的。    
    权力需要自我节制。财富的前景,尤其是飞来横财,会严重损害情绪,突然致富的人相信他们可能得到更多,以为免费的午餐和得来全不费功夫的金钱永远近在咫尺。


《中庸的智慧》 第三部分恰到好处才是最好

    恰到好处〓才是最好    
    世事如浮云,瞬息万变。不过,世事的变化并非无章可循,而是穷极则反,循环往复。《周易·复卦·象辞》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日盈则昃,月盈则食”,中国人从周而复始的自然变化中得到心灵的启示:“无来不破,无往不复”,老子要言不烦地概括为:“反者道之动。”人生变故,犹如水流,事盛则衰,物极必反。生活既然如此,做人就应处处讲究恰当的分寸。过犹不及,不及是大错,太过是大恶,恰到好处的是不偏不倚的中和。    
    有一天,子僵向老师孔子求教,他问:“颛孙师和卜商君哪个更好些呢?”孔子说:“颛孙师做事好过分,卜商君做事常常达不到本来的要求。”子僵说:“您这么说,是颛孙师好些了?”孔子说:“过分和达不到是一样的,做事恰到好处,才是最好。”    
    做事情,不是做过了头,就是做得不到位,而且不明白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这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其实,这里的全部奥妙就在一个“度”字上。“度”是事物合理存在的内部规定性,人的想法只有符合了它的要求,才是正确的。    
    要达到“度”的要求并不是件难事,只要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基础上反复实践,“度”也    
    就在你的手中了。    
    做人不要做绝,说话不要说尽。廉颇做人太绝,不得不肉袒负荆,登门向蔺相如谢罪。郑伯说话太尽,无奈何掘地及泉,遂而见母。故俗言道:“凡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凡事都能留有余地,方可避免走向极端,特别在权衡进退得失的时候,务必注意适可而止,尽量做到见好便收。    
    一个聪明的女人懂得适度地打扮自己,一个成熟的男子知道恰当地表现自己。美酒饮到微醉处,好花看到半开时。明人许相卿说:“富贵怕见花开,此语殊有意味。言已开则谢,适可喜正可惧。”做人要有一种自惕惕人的心情,得意时莫忘回头,着手处当留余步。此所谓“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宋人李若拙因性海沉浮,作《五知先生传》,谓做人当知时、知难、知命、知退、知足,时人以为智见。反其道而行,结果必适得其反。    
    君子好名,小人爱利,人一旦为名利驱使,往往身不由己,只知进,不知退,尤其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活中,不懂得适可而上,见好便收,无疑是临渊纵马。    
    任何人不可能一生总是春风得意。人生最风光、最美妙的往往是最短暂的。“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就像搓牌一样,一个人不能总是得手,一副好牌之后往往就是坏牌的开始。所以,见好就收便是最大的赢家,世故如此,人情也是一样。与人相交,不论是同性知己还是异性朋友,都要有适可而止的心情。君子之交淡如水,既可避免势尽人疏、利尽人散的结局,同时友谊也只有在平淡中方能见出真情,越是形影不离的朋友越容易反目为仇。因此,古人告诫说:“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即使是恩爱夫妻,天长日久的耳鬓厮磨,也会有爱老情衰的一天。北宋词人秦少游所谓“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不止是劳燕两地的分居夫妻之心理安慰,更应为终日厮守的男女情侣之醒世忠告。    
    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康熙即位之时,刚刚7岁零9个月,年龄很小,顺治便把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人召来,让他们做顾命大臣,这四个人也在顺治帝前宣誓,表示“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计私怨,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但是不久,这4位大臣就忘记了他们的誓言。    
    摆在康熙面前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就朝廷以外的情况来说,满清入关不到20年,人心并未归附,前明之思还在人们心中隐藏着,尤其是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三藩,势力十分强大,多年来一直准备造反。台湾岛上郑成功的后代也虎视耽耽,窥视清朝的东南沿海一带,寻找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