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解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达芬奇解码-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件“巧合”之事关系到科克托。1188年的“砍伐榆树”事件后,郇山隐修会的第一位大师是让·德·吉索尔。从那时起,每位郇山隐修会的男性大师都取名“让”(Jean),四位扮演大师角色的女性则取名“冉娜”(Jeanne)。然而,郇山隐修会的文卷中却把吉索尔称作“让二世”,而不是“让一世”,这让人怀疑“让一世”可能是“施洗者约翰”、“使徒约翰”(第四卷福音书中“受人爱戴的约翰”)或“灵知者约翰”,即《启示录》的作者。施洗者约翰预言了“弥赛亚”的降临——一位将击败罗马侵略者的佼佼王者。施洗者约翰极大地威胁了加利利的罗马希律王【罗马扶植的希律王,死后的国土为四个儿子均分。按圣经旧约中说,希律王是满足女儿之请,砍下狱中施洗者约翰的头颅。】,因而被他处以极刑。实际上,耶稣基督是施洗者约翰的门徒。基督教学者们难以解释耶稣基督会俨然屈居施洗者约翰之下,而一些异教徒多年来则一直声称真正的“基督”应该是约翰而并非耶稣。这些人名为“约翰至尊教徒”。
  根据《秘密档案》,让·科克托是“让二十三世”,因为他是执掌大师职位的第23位男性。教皇庇护十二世于1959年离世时,科克托仍任隐修会大师。由红衣大主教升任的新教皇玖塞佩·兰卡里(GiuseppeRoncalli),选用“约翰二十三世”为他的教号而引起轩然大波。15世纪与教皇抗衡、自封自立的“反教皇”【14…15世纪间,罗马天主教廷出现的“大分裂”,几次出现与梵蒂冈相对立的反教皇,著名的两个是克雷芒七世和约翰二十三世。】,所用的是同样头衔。没人能够解释,新教皇为何采纳这一名号。
  1976年出版的一本诗集,其作者被认为是教皇约翰二十三世。无法肯定这些诗篇是否真的为教皇亲手撰写,但前言里却塞进了引人注目的添乱之辞。文中披露,约翰二十三世是“玫瑰十字”成员。如我们在前文所述,1188年郇山隐修会曾将“真宗玫瑰十字”作为隐修会的副名。这可否表明教皇约翰二十三世是郇山隐修会的成员?出身郇山隐修会的约翰二十三世当选,当选的教皇力排众议自称约翰二十三世,这两者间的关系诚然超出了巧合。隐修会大师名单绝不会是伪造的,因为它于1956年藏入法国国家图书馆,而教皇直到1958年才荣登宝座。
  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又为罗马天主教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他转变了天主教对共济会的观点:此前的两百年间,天主教徒被禁止加入共济会。此时禁令被废除。在他1960年6月的教皇信函中,他着重强调过“耶稣的高贵血统”。他说真正替人类赎罪的,是基督承受苦难和流血。因此,耶稣经历的这两方面,其意义远远超过复活或“殉难”本身。有人曾说,这改变了维系基督教信仰的基础。换言之,耶稣并无必要以死来为人类赎罪。这就使得殉难与复活无关紧要。 
                                  
                                 …14…
 

几位传言里的大师

  尼古拉斯·弗莱默尔
  生于1330年,出生地似为法兰西的蓬多瓦兹,1418年卒于巴黎。
  家族谱系与会中其他大师毫无关联的大师中,尼古拉斯·弗莱默尔名列第一。《哈利·波特》的痴迷者们,大概会熟悉他的名字。正是弗莱默尔,跟霍格瓦特魔法学校校长阿不思
  ·邓布利多合作,验炼化铅成金的功力。他身后之名来自生前对魔术的研究,而有些人相信他根本没有死去!据《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所称,他已有665岁。这多少有些道理,因为他生于1330年。他在巴黎靠摹制插图文本和贩书为生,从经手买卖的书籍中自学成才。据说他有天晚上做梦,梦见天使送给他仿佛薄木为页、精铜为皮的一卷书。没等接到天使手里的书,他就已从梦中惊醒。
  然而一切并未收场,从生活中的下个阶段开始,他将面临彻底的改变。
  不久以后,来到书摊的一位顾客急需现金,想卖书换钱。弗莱默尔能认出那本书的铜封面上有些希腊文字,书页似乎是用幼树制成的木片,而不是更为常见的羊皮。看到这本书与梦中所见相同,弗莱默尔赶忙买了下来。他可辨认出那抢眼夺目的书名:《密书,属犹太人亚伯拉罕,那位被上帝之怒遣散入高卢人中之犹太部落的王子、教长、祭司、星象师和圣哲》。
  当时,法国的犹太人已经全被驱逐出境。弗莱默尔知道只有犹太人才能帮他翻译这本书,便誊抄了数页,于1382年带往邻国西班牙。起初运气不佳,见到的犹太人都对他心怀疑惧。他正要准备返回法国时,巧遇一位住在里昂而改奉基督教的犹太人,名叫马埃斯特罗·坎切斯。起初坎切斯也有怀疑,弗莱默尔告诉他书的作者是他熟知的亚伯拉罕才改变了事态。他译出了那几页内容,但没有去法国翻译余下部分,既是因为害怕受到迫害,又因年老不宜远行。仅在弄懂这寥寥数页之后,据说弗莱默尔便于1月17日中午成功地进行了炼金操作。很快他就富甲一方,并捐赠大量财物来建立教堂、医院之类的慈善机构。
  勒内·德安茹
  1409年1月16日生于法兰西的昂热,1480年7月10日卒于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
  勒内·德安茹,另一个为人所知的称号为“贤王勒内”。他的众多头衔中,最常见的是“耶路撒冷国王”。他的生活多姿多彩;作为骑士阶层信条规范的创立人之一,他的道德观念却有悖于我们通常对高尚行为的理解。1431年他在布涅维尔被俘,落到勃艮第公爵“君子腓力”手中。1432年,他把两个儿子约翰和路易交作人质后方获假释。
  他10岁那年就成为隐修会的大师,根据《秘密档案》这并非出乎寻常。后来他又加入其他的几个教团,包括曾因某些行为引起教皇不快的新月教团。勒内使用洛兰的十字架当作他个人的象征其王族出身的标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戴高乐领导的法兰西自由战线就使用了这种十字。使用这种标记的,还有布雍的戈弗雷和圣殿骑士团。
  勒内对文艺复兴的降临发生过重要作用;他的女儿中,有一位嫁给了英格兰王亨利六世。他看来还与圣女贞德有过某种关联,贞德担负的使命是从英格兰手中拯救法兰西。据说,贞德前往西农的道芬宫廷时有勒内同行;奥尔良围城中,他又与她并肩战斗。贞德的骤然成功,如其所愿地保证了孱弱的道芬跻身王位,而这似乎大都出于勒内之母、伊奥兰蒂·德安茹的翻云覆雨。有很多人觉察出当时的境况受人操弄,事件背后活动着秘密组织——显然就是郇山隐修会。
  勒内是诗人,又为自己的文学作品插图阐解。他对各种高深玄秘之学具有浓厚的兴趣。许多画作被归功于他,但有些实际上出于别人之手。画上印有他的家族徽章,作者却可能是宫廷画师。他高度地影响了佛罗伦萨的梅迪奇家族,使该家族为文艺复兴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古典著作即时得到翻译,佛罗伦萨大学又开创了诸多世纪以来教授希腊语文的先例。欧洲的第一家公共图书馆——圣马克图书馆,1444年在佛罗伦萨建立。勒内荐介的主题是阿卡迪亚——在隐修会眼中代表“黄金盛世”的古希腊仙乡胜境;他们相信墨洛温王朝复位之日,这天堂美景便会降临人间。勒内念念不忘某种“地下潜流”的观点,它象征着能加速阿卡迪亚到来之期的异教“地下”活动。这些理念借助当时的文学艺术作品,迅速传遍欧洲。桑德罗·菲立佩比,1445年生于佛罗伦萨,1510年5月17日卒于佛罗伦萨。
  他生于1445年,多为人知的名字是波提切利,即那位对19世纪的“前拉斐尔画派”有过重要影响的画家。在隐修会的名单上,他是第二位与祖谱详载《秘密档案》的那些家族没有亲缘的大师,但他跟其中一些王族关系紧密。他的雇主中包括梅迪奇家族。他对玄秘之学兴趣的一项证明是,最早的塔罗牌之一的设计者,不是他便是他的导师曼特尼亚。他的画作《春》和《维纳斯的诞生》,便基于阿卡迪亚和“地下潜流”等如梦似幻的意念。
  罗伯特·波义耳
  1627年1月25日生于爱尔兰沃特福德郡的里斯莫尔堡,1691年12月31日卒于英格兰的伦敦。
  罗伯特·波义耳是科克公爵的小儿子。他最出名的是进行气泵试验,结果发现一条以他命名的物理定律。年轻的他去过佛罗伦萨,当时那里的艺术和玄秘学界仍处于梅迪奇家族的影响之下。他还在日内瓦待过21个月,研习鬼魔学。查理二世复辟时,他首先加入支持斯图亚特家族的行列。在伦敦生活期间,他的一位客人就是日后的佛罗伦萨统治者——梅迪奇家族的克西莫三世。他的密友之一为艾撒克·牛顿,他教授牛顿的炼金术成为后者终身的爱好。1675—1677年间,他就此题目撰写两篇论文:《水银加金的升温》和《分解黄金的历史综述》。
  艾撒克·牛顿勋爵
  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沃尔索普村,1727年3月20日卒于伦敦。
  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中将牛顿作为重点,当真令人侧目。在21世纪人们的心目中,他主要是位数学家和爱因斯坦之前对理论物理学影响最大的人。能够跻身郇山隐修会最
  高职位,牛顿实属一匹“黑马”。他在剑桥大学接受教育,于1672年选入皇家学会,1703年成为会长。他与尼古拉斯·法第奥·杜叶埃建立了亲密的友情,后者是一位游居欧洲的日内瓦贵族,可能充当着法王路易十四敌对派的间谍。牛顿1699年担任皇家造币局的总监,两年后进入剑桥大学立法委员会。他的另一位挚友让·德萨古里埃,是推动共济会在欧洲迅猛发展的功臣。牛顿本人虽然不是共济会友,却参加了名为“斯波尔丁绅士俱乐部”的协会,亚历山大·蒲柏也是该组织的成员。1689年,他动笔撰著《古王国年鉴修编》。他相信,犹太文化的灵知神悟在毕达哥拉斯那里得到精汇。除了在与波义耳的交往中实验炼金术,他还研究神灵几何与数论。
  查尔斯·诺迪耶
  1780年4月29日生于法兰西的贝桑松,1844年1月27日卒于巴黎。
  与《秘密档案》中记载的隐修会各个贵族家系,诺迪耶既没有血脉亲情,也缺少其他关联。他年轻时作诗嘲讽拿破仑,触怒了当权阶级。1824年他甫至巴黎,便成为为巴黎文学协会引路的领袖之一。该协会当时荣招款待的作家同行里,有在日后浪漫主义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维克多·雨果和阿尔弗雷德·德·缪塞。诺迪耶是位多产作家,在当时以短篇小说著称。1833年法兰西学院接纳他为成员,稳固确立了浪漫主义手法受人尊崇的文学地位。
  维克多·雨果
  1802年2月26日生于法兰西的贝桑松,1885年5月22日卒于巴黎。
  维克多·雨果身兼诗人、文学家和戏剧作家三种身份,在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中名列首位。法兰西之外,他以《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闻名于世。他父亲参加过拿破仑的军队,却同情那些密谋推翻拿破仑的人。维克多·雨果很早就认识诺迪耶,而诺迪耶对哥特式建筑的学识赋予了他创构《巴黎圣母院》背景的灵感。查尔斯·诺迪耶与维克多·雨果在诺迪耶工作的阿森纳尔图书馆建立了一个文学沙龙,取名“晚餐厅”,而它掩蔽的可能就是郇山隐修会。沙龙中有浪漫主义文人、艺术家、超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作家,他们恰如其分地将“而我在阿卡迪亚”【该短语出自普桑的油画《阿卡迪亚的牧羊人》。拉丁原文缺少动词而无完整确定的语义,后被拆组成新的文字来解释莱纳堡的古墓谜案。详见第四章“谜雾更浓”一节。】作为抒发悲悼和浪漫之情的格言。雨果于1822年在圣叙尔皮斯教堂成婚。他曾与诺迪耶共同旅行多年,又在1845年诺迪耶的葬礼中肩柩送灵。他笃信宗教,却对“教义问答法”的正统观念持有异议,反倒对诺斯替派、玄秘派和炼金修法派的学说深感兴趣。他崇敬拿破仑,但又坚执地信奉君主制度,赞同波旁王朝的复辟。不过,他只把这看成过渡措施。他特别支持在1831年七月革命中上台的立宪君王路易·腓力。路易·腓力妻子的叔父是马克西米利安·德·洛兰,这位哈布斯堡—洛兰家族的成员担任过隐修会的前期大师。维克多·雨果的许多诗作显露政治锋芒,但他也致力成为时代的“回音”,描写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
  克劳德·德彪西
  1862年8月22日生于法国圣日耳曼·昂莱,1918年3月25日卒于巴黎。
  他虽然出身贫苦,却很快获得辉煌声誉。少年时,他受到俄国百万富孀娜德热娃·菲拉来托弗娜·梅克夫人的提携举荐。梅克夫人雇用他与她和她的子女进行二重奏。他伴随她周游各地,会见过许多当时具有影响的人物。他天性内向,所以很难确定他与郇山隐修会之间的关系究竟有多紧密。在其音乐生涯中,他主要受到理查德·瓦格纳的影响。用他的话来说,瓦格纳是“被误认作拂晓的美妙夕阳”。他的音乐杰作,等同于画界印象派和文学界象征派的精品。他的最佳曲目中包括《月光》和《牧神午后前奏曲》等。他曾为维克多·雨果的一些作品谱写乐章。肯定与他有过交往的是艾米尔·奥菲,通过奥菲他又结识了贝朗热·索尼埃,以及可能与索尼埃有过艳情的著名女歌唱家爱玛·卡尔维。德彪西大量介入巴黎的秘密教派活动。在象征派诗人斯蒂芬·玛拉尔梅举办的多次晚会中,他还会见过奥斯卡·王尔德、威廉·叶芝、保罗·瓦莱里、安德烈·纪德和马塞尔·普罗斯特等人。【王尔德为爱尔兰出生的作家;叶芝为爱尔兰诗人和戏剧家,获诺贝尔奖的爱尔兰“文艺复兴”领袖;瓦莱里为法国诗人和学者;纪德为法国文学家,获1947年文学奖;普罗斯特,法国文学家,以16卷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著称。】
  让·科克托
  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