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无衔军事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共无衔军事家-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ぁ贰!糧W〗〗    
    参加会议的首长都被会议拖得疲惫不堪,一迭声地要求下命令。    
    项英一拍脑袋,下令循原路返回,走里潭仓抢占高岭,出太平,到黄山,然后伺机从铜、繁渡江到无为。    
    会议结束时,已经到了8日。由于毫无意义地浪费7个小时,国民党军队已经封闭了包围圈。皖南新四军想跑也跑不了,现在的问题是能否避免全军覆没。项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背着叶挺给各支队、各团党委发指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埋掉电台,准备上山打游击。这一指示与全军整体突围自相矛盾,实际上暗示突围行动已告失败,军心由此大乱。    
    8日中午,叶挺、项英率军部向南开进,准备与占领高岭的第五团会合。就在这时,奇怪的事又发生了,专门请来给军部引路的向导在一个三岔路口走错了路,把军部带到了濂岭,等叶项等人转向高岭时,三支队司令张振坤报告,五团坚守高岭期间遭到顽军反击,得不到后续部队支援,已弃守高岭。无奈之下,军部只好再折回里潭仓。大部队在崎岖的山岭间折腾了一夜,早已筋疲力尽,叶项决定休息一夜,第二天改向茂林方向突围。    
    9日凌晨,叶挺率部队到达高坦时,稍作休息。这时,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项英、袁国平、周子昆竟然离队独自行动。叶挺马上找饶漱石商量,决定上报中原局刘少奇请示对策。    
    刘少奇接到电报后,当即回电,指定军事上由叶挺负责,政治上由饶漱石负责,要求他们相互扶持,渡过难关。同时,他还致电中央:“项、袁等人在紧急关头已离开部队,提议中央明令撤项职。”    
    叶挺临危受命,所能做的就是在国民党十二万顽军的铁桶阵中多撑几日。为了挽救自己的部属,叶挺想出了以身赎命的办法。他致信蒋介石,提出“恳准判挺以死刑,而将所部被俘干部不论党籍何属,概予释放,复其自由。”叶挺知道蒋介石一向标榜最重人格,想用信誉操守来打动他:“挺闻之,凡自爱其人格者,必能尊重他人之人格,凡宝贵自己政治节操者,必能尊重他人之政治节操。今委座方以尊重道义人格为天下倡,且执政党亦应以宽大为群伦楷模,则挺愿以一死为部属赎命,谅不至斥为矫情钓誉也。”    
    蒋介石接到信后,仰天大笑:“希夷真是可爱,天真得像个孩子。这是政治问题,与人格没有关系。”他命令上官云相发起总攻。1月12日下午,顽军猛攻新四军坚守的最后一个阵地石井坑,部队弹尽粮绝。当晚,叶挺、饶漱石决定分批向北突围。军部首长很快便在黑夜中失散。此后,除饶漱石等二千余人安全突出重围外,叶挺下山谈判被扣,项英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袁国平等六千余人牺牲。这就是当时震惊全国的皖南事变。    
    按照叶挺的禀性,他宁愿与敌亡,也不愿意在面临覆灭时去与敌人谈判。    
    饶漱石说:“你与顾祝同是老朋友,下山去谈谈,也许能找条出路。”    
    “在这样的情况下,与他谈判根本没有条件。我是坚决不能去的。”叶挺恳切地说:“大革命失败后,我离开党已经十年,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不是你自己要去的,是党派你去的。我自应向党中央汇报……”饶漱石劝逼道。    
    “如果是党派我去的,我就服从。”叶挺无奈,只好带着叶育英、叶钦和等几名随同下山,一下山即被国民党扣留。


第三部分 无衔元帅叶挺第33节 没有中立的地方

    在狱中,蒋介石亲自诱降:“尔觉得共产党对,尔就到那里去;尔觉得国民党对,尔就到国民党来,没有中立的地方。”叶挺作《囚歌》以明志,“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五年后,他出狱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可惜四八空难阻断了他的归程。四八空难,疑云重重,周恩来一直怀疑是国民党做了手脚。    
    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后,宣布新四军为“叛军”,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将叶挺革职。国民党军事法庭最后判处叶挺无期徒刑。〖ZW(〗《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通令》(1941年1月17日)〖ZW)〗    
    蒋介石十分欣赏叶挺的才情。1942年5月,他亲自在重庆接见叶挺。下面一段对话,就是当时国民党书记员的实录:    
    蒋:身体还好吧?    
    叶:还好。    
    蒋:一年来休养怎样?有什么反省觉悟的地方?这几年没有很好地让尔做点事。    
    叶:屡经挫折失败,自觉能力薄弱,无法应付环境。    
    蒋:尔这个人太老实,上了人家的当还不觉悟。人家叫尔回去,尔就回去;叫尔打就打,人家利用完了尔还会杀了尔。前年(1939年辞职后)为什么不来见我就跑回去,人家要尔回去,尔就回去。    
    叶:我军奉命北移而遭围攻。我们不善逃命,而至遭受灭亡,这是我对部下不起。现在上饶还监禁几百干部,我对他们应该负责。我处置失当,我愿受军法审判。    
    蒋:(大声)尔的部下就是共产党!他们破坏抗战,搅乱后方,尔上了当还不觉悟,还对他们负责!这样我关了一百多人,难道我关错了么?    
    叶:(大声)如果这样说,新四军开始就不应该成立了!    
    蒋:(生气)话就说到这里为止!再说就不好听了,尔是不是共产党?    
    叶:到现在为止,我没有任何党籍。    
    蒋:尔觉得共产党对,尔就到那里去;尔觉得国民党对,尔就到国民党来,没有中立的地方。我指示尔一条正路,尔能绝对服从我,跟我走,尔一定可以得到成功,不然尔就算完了。    
    叶:我早已决定我已经完了!    
    蒋:也不是那样意思。我叫尔(离开监狱)到六战区好好休养,尔的前途是光明的。    
    叶:如果照这样做,大家一定说我自私,怕法律处置,我不能这样做。    
    蒋介石本来带“支票”来见叶挺的,只要他写一个声明,说皖南事变是共产党或者是项英的责任,就可以委任他担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甚至司令长官也行。谁知一年多的囚禁生活非但没有消磨叶挺的意志,反而令他骨头更硬。蒋介石对顾祝同、上官云相、陈诚说:“我给了你们面子,是你们的老同学不给你们面子,他喜欢坐牢就让他坐到底!”    
    面对同窗故友不理解的目光,叶挺写下一首《囚歌》以明心志,这首短诗很快传遍重庆,成为新四军受难将士的正气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尔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    
    为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    
    得到永生!”    
    五年的牢狱生活,最富裕的是时间。叶挺利用这一段时间,反复回顾大半生军旅生涯,包括反思他与项英的冲突,突然觉察到自己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这就是蒋介石说的在国共两党的激烈较量中,“没有中立的地方。”叶挺以为自己以无党派的身份出任军长,可以避免陷入政治旋涡,专心致志地指挥军事。结果,不仅国民党设圈套、下毒手,就是在坚持党指挥枪的新四军里,他也因为非党身份而工作不便。在国民党的牢房里,叶挺心中涌起一个不可抑制的愿望:他要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要重新披挂上阵,驰骋战场!


第三部分 无衔元帅叶挺第34节 “无衔元帅”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飞赴重庆谈判,当面向蒋介石提出释放叶挺。经过反复交涉,1946年3月4日傍晚,叶挺获释。国民党当局派专人到牢房给他送来一套呢制将军服,要他换下那身破烂不堪的灰布军装。叶挺鄙夷地说:“我不换!我要穿着新四军发给我的军衣回去。”叶挺直接回到了中共驻重庆代表团住所。第二天,他就致电毛泽东,申请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请求中央审查他的历史是否合格。3月7日,中央正式复电:    
    亲爱的叶挺同志:    
    五日电悉,欣闻出狱,万众欢腾。你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二十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峻的考验,全中国都已熟知你对民族与人民的无限忠诚。兹决定接收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员,并向你致热烈慰问与欢迎之忱。    
    周恩来闻讯立即从延安飞赴重庆,迎接久别的战友。叶挺见面后说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周恩来赶快与国民党交涉,释放那些还被关在狱中的新四军被俘人员。    
    正在华东作战的老部下陈毅、张云逸、饶漱石、李一氓听闻叶挺出狱,函电纷驰,敦促军长早日返部主持大局。    
    4月8日,叶挺奉命赴延安参加中央整军会议。延安城沸腾了,几乎是万人空巷,人们成群结队赶往飞机场,希望一睹叶挺的风采。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和彭德怀等高级将领等候在机场。从早晨到中午,又从中午又到日斜,人们翘望天空,不见飞机的踪影。黄昏时分,西安方面传来不幸的消息:午后二时许,叶挺乘坐的飞机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雾,触山焚毁,叶挺与其妻李秀文以及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等人同机遇难。    
    叶挺去世时,年仅五十岁。    
    一代名将殒落,全党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人们把这次空难称为“四八”事件。    
    对于这次空难,当时党内许多人产生怀疑。当年参加清理失事工作的顾逸之回忆道:    
    根据飞机出事现场的调查和向当地各方面群众的询问,我在给党中央的书面报告中曾做了以下分析:第一,飞机确实是在黑茶山上失事的,不是在空中爆炸而坠毁的。因为飞机撞在黑茶山侧峰巨石上面的撞痕非常清楚明显,飞机是撞山后才爆炸和起火的。第二,从4月8日当天黑茶山地区天气情况的调查来看,天上云雾很浓,山上下雪,山下下雨,驾驶人员可能是在这种天气中,因能见度太差,看不清山川地貌而撞山失事的。如果飞机再飞高一些,也不会撞在巨石上。第三,(略)……第四,这架飞机本来是在西安机场降落加油,稍事停留后才起飞来延安的。西安到延安是一直向北飞行的,为什么竟飞到东北方向来了,甚至飞到黄河以东黑茶山来了呢?其中原因我们至今都不清楚,也无法分析。后来听谭局长讲,在遗物中有一份迷失方向的电报稿。但当时西安北上沿途及延安的天气并不坏,美方机长又是佩带飞虎臂章的飞行员。这样,一直在我内心存疑,成为一个不解之谜。〖ZW(〗顾逸之:《对“四八”坠机事件的回忆》。〖ZW)〗    
    同样的疑虑也一直存在周恩来心里。1951年6月,周恩来在北京中南海家中设宴款待叶挺的儿子叶正大。席间,他说:“关于你爸爸的座机为什么会失事,过去是说浓雾撞山失事。今天我可以告诉你们,肯定是有人做了手脚。机上的乘客全是我们的人,其中还有我们党的王若飞、秦邦宪、邓发这样的重要负责同志,当然还有你们的父亲叶挺同志。国民党关了他五年,出狱的第二天就给党中央写报告要加入共产党,这就触犯了蒋介石。蒋介石是什么人?我跟他打交道已经好长的时间了,可以说对他的个性我基本了解。这个人排除政敌无所不用其极。他利用特务在飞机仪表上做点手脚很容易。当时延安只一点小雨,飞机已到了延安上空,我们已听到飞机的声音了,为什么一转眼就飞向黑茶山?这不是国民党特务做了手脚又是什么!”〖ZW(〗叶正大:《周伯伯和我谈叶挺空难》,载《炎黄春秋》2004年第四期。〖ZW)〗    
    叶正大问:“当时为什么不揭露?”    
    周恩来回答:“没有真凭实据,没有人证、物证,蒋介石是绝对不会承认的。当时全面内战还没有爆发,两党谈判还在进行,党中央处理一切事情,都需要考虑各种背景。如果拿不出真凭实据,去和国民党交涉提抗议,那将会给当时反对内战、争取和平谈判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们和国民党斗争要有理、有利、有节啊!”    
    沉默了好久,周恩来又说:“我们打一仗总得总结一次经验和教训。这一次坐飞机的都是共产党人和美国人,并且主要是共产党的重要干部。一出事情就是我们党的重大损失,国民党则没有动一根毫毛,这太不合情理,太不公平。不能让国民党特务为所欲为!这次失事后,为了防止国民党特务继续破坏,我们采取了一个相应的措施,我们向国民党政府和军调处提出一个要求:以后凡是我党中央委员和高级将领坐你们的飞机,一定要有一位国民党的将军陪同。他们都答应了。”    
    又过五年,在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仪式举行前,战功卓著的元帅聚集在休息室,等待毛泽东颁发授衔令。休息室内,不断传出欢快的笑声。突然,一个念头几乎同时涌进元帅们的脑海。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起一个早逝的战友——叶挺。    
    聂荣臻对叶剑英说:“如果希夷活在那该多好,共和国就有两位姓叶的元帅了!”    
    叶剑英唏嘘不已:“如果不是那次意外……”    
    “如果不是意外,”贺龙接过话:“他会和我们一样,在这里等候大帅的接见。”    
    贺龙把毛泽东称为大帅。    
    性格豪爽的陈毅说:“如果老军长健在,我一定让贤,他是我们新四军的代表!”    
    哲者已逝,思念常存。为了弥补这个缺憾,他的领导、战友、部下,还有历史学者又赠给叶挺一个称号——“无衔元帅”。


第四部分 铁血儒将曾中生第35节 神奇的色彩

    曾中生(1900——1935),原名曾钟圣,字化生,湖南省兴宁县人。1920年投笔从戎,因机智勇敢提升为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